万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14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的98%
①
②
③
④
①威科赛乐生产车间,工人全神贯注忙生产。 记者 黄建桦 摄 ②北滨商圈,市民在升级后的永辉超市选购商品。 记者 付作侨 摄 ③长航公安民警深入万州辖区企业宣传安全生产。 记者 黄建桦 摄 ④重庆树上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记者 黄建桦 摄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黄馨
清晨,城市的喧嚣淹没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万州经开区九龙园,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去年公司完成产值166亿元,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常务副厂长汪小波介绍,今年,九龙万博的氧化铝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为实现“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力带动了港口、物流、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不止九龙万博!如今的万州,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工业园区内,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热火朝天;商圈里,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各项数据表现亮眼;企业车间中,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经济的活力如春日的潮水,奔涌不息,绘就了一幅万州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民营经济强,则地方经济强;民营经济兴,则地方经济兴。
过去,万州民营经济发展卓有成效。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14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的98%,贡献了60%以上的GDP、55%以上的税收收入、80%以上的新增就业,民营经济呈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政策赋能,催生发展新活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培育壮大民营企业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月的万州,平湖泛波、山色如黛。迎着清晨的暖阳,重庆友友利鸿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宜骏来到公司,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万州区相关部门多次派专人到厂里了解情况,将政策送上门,服务送到家。了解到公司面临融资难的困难后,及时协调了500万元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现在公司发展顺风顺水。”说起政府对企业实打实的帮助,李宜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其实,友友利鸿的经历只是我区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转型升级、抓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万州坚持企业为本、服务为先,助推全区民营经济稳健前行。
为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区委、区政府持续丰富政策、服务、要素供给,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3条措施、工业强区十条措施、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包”,开展打造区域最佳营商环境的十大专项行动,包括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整治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清理涉企违规收费等。
同时,设立了3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服务业产业发展资金以及25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真金白银地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累计补助资金约1.44亿元。严格落实政府采购预留份额、价格扣除、降低履约保证金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全区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的比重高达92.8%,全力以赴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活民营经济的“一江春水”,催生发展新活力。
创新引领,激发企业新动能
在万州,创新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走进重庆大全泰来电气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忙碌而专注。“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3+1’多晶硅还原炉多对棒集成化电源系统。”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华指着一台高约2米、宽约1米的产品介绍道。以往,按照传统技术,该系统至少需要6个甚至更多的电源柜和一个控制电源柜,即“6+1”系统,不仅生产成本高,售价也十分昂贵。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全泰来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攻关,自主研发出可用于硅串联的控制板,升级控制器核心逻辑,将单个电源的带载能力提升近一倍,成功实现电源方案从“6+1”到“3+1”的转变。该产品投入市场后,迅速受到客户青睐,极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唯有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王清华表示,在万州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公司先后研发出高频变压器及单晶电源、一种多晶硅还原炉及高压启动系统、一种电容保护电路及变换器等多项专利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公司订单已排到半年以后,所有工序均满负荷运行,产能得到最大程度释放。
为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万州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设立2500万元科创专项资金池,统筹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全力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选派科技专家“一对一”结对帮扶民营企业,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超过600名;成功申报全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获得专项资金3500万元。
在科技金融的强力加持、人力资本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及服务力度的持续“升温”下,万州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效显著。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达8.7亿元,占企业总额超90%。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总量达84家,占全区的89.4%。截至目前,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分别达1494家和138家,占全区比重分别为97.6%、90.8%,涵盖食品医药、智能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民营经济已成为万州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优化环境,构筑发展新高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暖阳如沐,轻柔地洒在平湖大地。走进万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各个服务窗口井然有序。“现在办事太方便了,很多事项在网上就能办理,就算来现场,也能一次办结。”重庆派米良农业公司负责人冉云感慨道,公司申请农业用电,需要6个单位签字盖章,以往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如今前前后后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全部搞定。近两年来,万州迭代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39件涉企“一件事”主题服务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网上可办率分别达100%、90.6%;率先实现沪渝政务服务事项远程通办,与上海市黄浦区通过“虚拟窗口”远程办理了全市首件企业开办事项。推出“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出台原水水价、“白名单”工业企业水价等优惠政策,将工业用水综合销售价格降至每立方米1.28元。首创转型金融万州标准并持续迭代升级,建成全市首个企业碳账户平台,累计为企业发放转型贷款80.86亿元。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小微企业走访覆盖率达100%,放贷金额33亿元。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区执法事项综合率达69.3%,检查频次降低30%以上。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万州正处于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接下来,万州将围绕“三扩三提三优”重点任务安排,全力推进《万州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落地落实,聚焦民营企业反映的堵点、卡点、难点问题,持续丰富政策、服务、要素供给,不断健全提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机制,全力打造区域最佳营商环境——聚焦培育壮大主体,加大民营企业“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全链条培育力度;聚焦科技赋能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向“新”求变、向“智”求实;聚焦丰富要素供给,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聚焦夯实法治保障,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少行政执法检查数量和频次;聚焦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打造区域最佳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高效解决民营企业问题诉求。民营经济千帆竞发,万州大地生机盎然。在政策和服务的精准“滴灌”下,我区民营经济正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为万州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