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陈平
万州手机台讯(记者 张倩 文/图)4月11日,万州经开区九龙园江东机械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车间,48岁的陈平身着熟悉的蓝色制服,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不过,他并非像往日一般,在钳工台上用虎钳夹持工件操作,而是熟练地操作手机和电脑,实时查看智能生产线的运行和机械设备的状态。
今年是陈平在江东机械工作的第28个年头。目前,他担任的是江东汽车零部件公司设备维修组组长。对于新厂新环境和刚投入使用的“新伙伴”,他十分满意:“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我们工作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是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搬迁扩能产业化智能改造建设项目、打造装备产业园的重要内容。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制造”热潮正在万州大地上不断涌动。而万州工匠陈平,就是这场革新之旅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让我们走近陈平,来看看他在国企创新之旅和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如何学习新技能、创造新价值,实现新的人生目标。
拜师学艺 历练成长
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立足,首先得学会一项技能。1993年春,19岁的陈平选择到江东机械拜师,学习维修技术。凭着一股子肯学肯钻的冲劲,陈平很快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维修骨干。
“那时候,很少人愿意干我们这行,特别是年轻人。毕竟还是辛苦,厂子里也没有现在这种数控机床,维修一台设备需要拆除、清洗、检修、组装等等,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我进厂那会儿,应该是维修岗年龄最小的了吧!”陈平回忆。
钻到机床底部作业,常年与废油、废渣“打交道”,浑身弄得脏兮兮……在别人眼中这份并不体面的工作,在陈平心中却是光荣无比:“零件小的几斤,大的上千斤,每一个都是重要的部件,都要过我们的手。”
经过岁月的洗礼,陈平的双手看上去有些粗糙,纹理中还透着丝丝乌黑。“下班都要清洗的,但是这手洗不干净了,可能都浸入皮肤了,有时候都得用刷子洗。”陈平说。
十年磨一剑。
2005年,企业进行改革,重新聘岗。陈平服从公司战略安排,被调整到江东机械子公司江东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工作。
面对全新的生产线和一台台数控机床,步入而立之年的陈平,突然有了一种挫败感和危机感。“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没别的办法,就是拼命学习,看说明书,看图纸,向厂家请教。基本上所有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和维修要点都要掌握。”上千个日日夜夜,陈平常常为搞懂弄通一个原理,通宵达旦。他的案头堆满各类技术资料和设备说明书,随便翻开一本,都可看到密密麻麻的标注。
流水线作业,设备正常运行是保证生产的关键。为此,陈平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在生产任务最为繁忙的时候主动申请加班。有时候,凌晨两、三点设备出现故障,他也会立马赶到车间,风雨无阻。
收获荣誉 收获幸福
陈平还特喜欢创新和钻研。他通过技改革新,设计制造了珩磨油沉淀过滤箱,将产品划伤比例降低了50%,仅这一项,每年就为公司挽回了近30万元的损失。他将手动虎钳装夹改装变成自动化气动装夹,使得工序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他频繁更换、耗费不菲的拉床刀具,在改进拉刀刀具结构后,让刀具寿命提高了20%。他将废弃的连杆清洗机进行改造,解决了工人们每天半个小时反复手动冲洗盛具盒却不干净的难题。他为了工友们的安全,还专门为带锯床设计了卸料工具和各工序间的防护工具。
近年来,陈平先后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标兵称号、万州区职业技能大赛钳工项目组二等奖、重庆市钳工技能大赛三等奖、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万州工匠”等荣誉称号。
每次技术革命都伴随大量人工被机器取代,但同时也会创造大量新机会和新产业,催生一批新的岗位。
2020年,通过技改扩能搬迁,陈平所在的江东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上线运行。工业机器人上料,热成形仅需20秒,激光自动切割……眼前这个工厂,生产线各工序无缝衔接,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设备智能化,在生产节拍、速度控制、安全控制等多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与此同时,公司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时网络系统监控和对故障的软件智能化分析,大幅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对于陈平而言,这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这辈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我觉得机器始终不能替代人工,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不断去学习新的技能,去实现新的价值。像我,要了解清楚这些新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特点和维修要点,还要狠下些功夫。”陈平说。
28年国企创新之旅,陈平收获了一份刻在骨子里的职业荣誉感。同时,他也收获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我老婆也是江东的,她是一名电焊工。这些年,我们都是互相打气,共同进步嘛。我也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陈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