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草屋到电梯房——市民何贤华一家住房变迁里的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1-04-07 10:51 来源:万州时报


何贤华在城里的家中看电视

编者按


万州手机台讯(记者 谭梦娜 文/图)决胜全面小康,共圆百年梦想,万州人民同心协力!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人民凝聚最广泛的共识,汇聚最磅礴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万州答卷。贫困村落蝶变美丽乡村,长江两岸源清流洁,夜晚都市道桥流光……万州大地,普通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从每一处细节流淌出来。4月6日起,三峡传媒网推出“同心奔小康”栏目,通过个人、家庭、企业、校园、社区、乡村等微观典型,生动展示市民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展现一幅幅洋溢着民生温度的生动画卷。


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在碧水如玉的天仙湖上。站在自家阳台前,何贤华俯瞰这春日湖景,深深吸了口气,驱赶着忙碌一上午的劳累。


从狭窄的茅草屋到依山傍水的电梯房,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舒适型住宅的转变,何贤华家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也是他走向小康生活的真实缩影。


从茅草屋到砖瓦房


4月6日,记者来到何贤华家时,他正拿着扫把清洁客厅内的垃圾,偶尔还蹲下去用手一点点捡起来。“我们辛苦攒钱买下的房子,要好好爱惜才对。”


1974年,何贤华出生于万州高梁镇的一家普通农户。在他的记忆中,一家人挤在茅草屋里生活的日子尤为印象深刻。夏天蚊蝇成群,雨天屋顶墙体漏水。“何时才能住进不用担心刮风下雨的房子”,成了何贤华最期盼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何贤华与哥哥越长越高,尽管只有十五六岁,但两个一米七几的个子穿梭在茅草屋里,做起事来总是束手束脚。是时候盖新房了。于是,何贤华父母拿出多年积蓄,盖了一栋两层楼的水泥砖房。“住久了茅草屋,刚住进砖房里就特别兴奋,躺在床上看着屋内都觉得很稀奇。”即使现在回忆起来,何贤华脸上依然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4间房屋,在现在看来不算多,但对当时何贤华一家来说,却是他们的所有。


靠手艺建起小洋房


转眼间,何贤华到了成家的年纪。在家人的撮合下,他和当时同村的姑娘喜结连理,并顺利生下一个儿子。


兄弟俩的陆续成家、生子,让原本宽敞的房屋显得狭窄起来。建新房,被再次提出。然而,靠着打零工挣钱的兄弟两家,盖新房这种大事岂是说做就立马能做到的。于是,何贤华凭借着自己的工匠手艺,日复一日到城区打零工,终于凑齐了盖房子所需要的钱。


“我自己会砌房子,再叫上会手艺的亲友一起,在旧房子的地基上重新修建,没几个月就将房屋建好了。”回忆起20年前修建房屋的点点滴滴,何贤华依旧十分自豪,“自己亲手将房子建起来的,那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幸福感爆棚呀。”


小洋房般的房屋内,冰箱、电视、洗衣机等日常家电陆续“入住”。在顶楼上,何贤华还修建了水池、花坛,月季花、栀子花、桂花等也“住”进了新家。而且,家里还有了独立的卫生间,这在当时的农村还是很少见的。


“不仅如此,我家还是村里第一批买空调的。”何贤华说,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公路直达,就和家人从城里将空调托运到山脚下,然后一起搬回家。


如今,何贤华的老家公路通到家家户户,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了。


城里安家开启新生活


随着万州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区。看着身边的朋友陆续在城里安家,何贤华夫妻俩也开始犹豫了。


“做了半辈子的农民,要去城里安家?”“老家的田地怎么办?”“不买房的话,儿子以后难道还要在农村?”经过反复的思考,2012年,何贤华最终下定主意在北滨大道二段买下如今这套房。


宽敞的客厅内,沙发座椅有序地摆放着。明净的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尘不染。透明的落地窗外,红花绿草生机盎然……在何贤华80多平方米的家中,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候别说在城里买房,就是连这个念头都不敢有。”对于何贤华来说,这套房子不止让他们在城里扎下了根,更是见证了他和妻子的辛苦奋斗。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何贤华家的住房品质不断提升,奏响了幸福快乐的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首欢快的乐章,最终凝聚成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