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激活“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21-07-27 09:56 来源:万州时报

分水镇黄泥社区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心旷神怡。

万州手机台讯(记者 尧华燕 文/图)走进分水镇黄泥社区,漫山青绿,满眼生机,满鼻芬芳。乡村美,田园丰,人们生活幸福,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一个曾经并不亮眼的山村,是如何蝶变升级成今天这般模样的呢?

答案是党的建设。

近年来,黄泥社区党委狠抓党建强引领,力抓发展促民生,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持续向好,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谱就了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产业建在支部上 村强民富奔小康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像这样的山包,黄泥有7个,以后全栽上果树……”7月的黄泥社区,草木疯长,站在小地名打望包的山上,黄泥社区书记陈思安一脸憧憬。

时下的打望包,100亩标准化青脆李果园生机无限,4000多棵年初栽下的李子树,仅几个月时间就长到了一人多高,长势十分喜人。李子树下,一垄垄的南瓜枝繁叶茂,叶子下藏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瓜儿。

“签订了购销协议,对方提供种子,我们负责种好,南瓜他们按市场价收购,今年南瓜预计收入7万元,可解决一年的土地流转费用。”陈思安一边说着,一边走向南瓜地,与党员陈恒兴、陈思祥一起打枝、牵藤。

从年初至今,100亩标准化果园里时常都有劳作的身影。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前来管护劳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党员。

“社区农业产业要实现由弱到强,必须要激活村民发展产业的活力,这过程中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陈思安介绍,此前黄泥社区外出劳动力多,农村闲置土地多,利用率和集约度不高,没有自己的主导特色产业,经过前几年脱贫攻坚,集体有了一点钱,但这钱是笔“死账”,存着利息不高,社区党委瞄准市场需求,借力万州区标准化果园建设和山东农科院对口支援,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利用集体资金投资新建100亩青脆李标准化果园,由支部党员领办,同时大力推进“三变改革”,采取前3年管护外包专业组织和70%为全村村民所有、20%为村集体所有、10%为土地入股村民所有的“721”收益分红模式,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有了100亩青脆李标准化果园的示范带动,黄泥社区随后又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起魔芋100亩、花生1800亩、南瓜500亩,车厘子12亩,并计划在今后几年“复制”集体经济投资、全村村民分红等模式,让支部上开出产业兴旺之花,使得高效的青脆李、车厘子产业规模分别新增2000亩,产值新增6000万元,走上村强民富之路。

环境整治党员先行 美丽乡村入画来

走进黄泥社区凉水湾院子,无边绿色掩映之下的小院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田野生机勃勃,美如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垃圾随便堆,柴草到处码。现在人家搞得漂漂亮亮,你家也不好意思又乱又脏,也跟着做好卫生,没想到这一做啊,环境那是一天比一天好啊。”村民王志万乐呵呵地说,社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号召大家“三清一改”,刚开始大家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有了党员带着干,大家也就跟着做起来,很快就让院子大变样。

王志万的房屋虽不是新房子,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看上去清清爽爽。垃圾倒在垃圾桶里,每隔一天清运,房前的院坝时不时清扫,柴草整整齐齐堆码,如今成了王志万的日常习惯。“有时房前没扫干净,陈恒兴就会过来帮忙扫,虽然心里很感激,但还是觉得脸上挂不住。”王志万笑着说,陈恒兴是党员,自己家里搞得漂亮不说,还帮别人搞好环境,应该多向他学习才是。

这是黄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全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将“无形”的示范引领变为“有形”的环境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泥社区通过“党建+基础”,自筹资金和一事一议等方式,硬化农村公路20多公里,建成入户便道29.5公里,大力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315户建修了整洁亮丽的新式厕所,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通过“党建+机制”,以4个支部为单位,构建定点、定人、定责的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无职党员轮值参事作用,实现人员、区域、任务“三落实”。通过“党建+模范”,推行卫生“三包”责任制,每月开展卫生评比,采用流动红旗的方式对环境美的农户进行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打造了石家垭口、凉水湾等示范庭院,带动了社区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实现了生态宜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