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治理难题 “五长制”让群众幸福满满

发布日期:2024-01-31 11:03

富祥花园,居民在整治完成的小区享受舒适生活。 记者 付作侨 摄

记者 尧华燕 陈星

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指数。

对于有着百万城市人口的万州来说,基层社会治理面广线长,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仅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有更强烈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3年,万州全面推行“五长制”,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楼栋为最小单元,将全区110个城市社区划分为347个片区、1016个网格、9861个楼栋,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五长”治理结构组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有人治、有效治。

在“五长制”的加持下,我区跑出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加速度”。过去一年,全区八类主要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5.4%,“民转刑”案件零发生,群众安全感近4年来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划小网格——万余“五长”细“治”入微

走进高笋塘街道望江路社区,破旧老小区形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小区,井然有序的环境,安宁和谐的邻里关系,到处洋溢着幸福小区的生活气息,令人眼前一亮。

对于新城路79-81号的居民来说,这种变化带来的感受尤其深刻。

这三个单元均是老式楼房,基础设施匮乏,卫生间设置在房屋外,由于年久失修,卫生间破破烂烂,存在漏水问题,居民如厕有时还得打伞,与此同时,楼梯路灯也长期“失明”,居民出行不便,开放式的老小区没有安装门禁,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但现在,三个单位楼49户居民家的卫生间全部完成了升级改造,不仅装修一新,还解决了漏水问题,居民如厕方便了,楼梯安装了路灯,出行不再摸黑了,楼底安装了门禁,也不再担心居住安全了。

改变,正得益于“五长制”。去年,在推进“五长制”中,楼栋长洪尚英通过走访,收集了这三个单元的居民盼望整治老旧小区的社情民意,随后通过“五长制”运行机制,向上传达居民呼声。于是,新城路79-81号被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除了重新铺装公共地块、加装栏杆外,49户居民的卫生厕所全部升级,改成了干净卫生的现代化厕所,为群众大开“方便”之门。

项目实施过程中,“五长”又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通过加强宣传、协调组织,动员居民出力,社区提供材料,为小区新装了门禁,更换了路灯,还刷了防水涂料,不仅改善了小区环境,还激发了居民的自我参与意识。

“问题顺利解决,关键是‘五长’活跃在楼栋,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实现问题发现在小、化解在早。”望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张露表示,望江路社区常住人口5000多人,共有35栋居民楼,19栋平房,绝大多数为老旧小区,存在不少矛盾纠纷,但“五长制”让社区治理变得细“治”入微。

前不久,望江路坡2号有一对夫妻吵架,丈夫爬上雨棚扬言轻生,楼栋长向小萍得知后,第一时间将男子劝下来。然而,一周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向小萍及时向总片长汇报情况,总片长张露带领网格“五长”迅速到达现场。通过耐心劝导,积极化解,最终解开了夫妻心结,化解了矛盾。

张露告诉记者,通过将辖区划分为“四片区七网格”,全覆盖设置微网格,每个网格配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同时选出49名楼栋长包单元,推动“小巷管家”微治理机制深度嵌入“五长制”治理体系,实现了治理范围由“大网小格”向“小网微格”转变,治理网眼、服务半径明显缩小,社区治理效率极大提高。

通过全面推行“五长制”,划小治理颗粒度,全区城市社区每个网格长管理服务400户左右,每个楼栋长服务40户左右,较改革前分别降低29.7%、58.3%,引导1万余名“五长”充分发挥“探头”作用。

协同联动——“五长”助力大城众管

前不久,双河口街道螺蛳包小区3栋使用的化粪池出现了堵塞、污水泄漏的问题,让居民们苦不堪言。维修势在必行,但小区没有物业管理,资金从哪里来?

“我们应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有物业管理,只有我们自己出钱来清掏。”……在院坝会上,总片长和负责该区域的片区长、楼栋长以及居民代表们集体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决定由居民出资进行整修。

楼栋长张登学和志愿者石中才主动揽下了筹集资金的任务。

为尽快筹集到清掏费用,两人利用早晚居民集中在家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收取清掏费用,面对不理解的家庭,耐心解释疏通化粪池费用明细,让居民对每一笔支出都了解得明明白白。对于不在家的居民张贴告知书并电话联系。经过全楼居民齐心协力,最终每家筹集到了50元。

如今,经过专业施工人员对化粪池、排污管道的“清肠瘦身”,还给了大家一个干净、清爽的人居环境。

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和最灵敏触角。“五长”协同联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已经成为我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真实写照。

今年7月4日凌晨4时许,我区因连降暴雨致山洪暴发,五桥街道五间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总片长熊得詠,第一时间向社区的“五长”们吹响抗洪救灾“冲锋号”。

在推进钟鼓楼街道幸福社区丰收移民小区加装电梯过程中,丰收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五长制”职能作用,“五长”们紧密联动,专项调研、协调小区加装电梯事宜,逐户调查民意。社区党委经过几轮“头脑风暴”,制定加装方案,让队员们带着方案给居民们做思想工作,打消其顾虑。

“从‘旁观’到‘参与’,从‘局外人’到‘主人翁’,‘五长制’的推行唤醒了楼栋里更多热心人,有困难找‘五长’也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五长”发挥了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巡逻员的作用,很多问题在“五长制”工作体系内就能得到圆满解决。

通过推行“五长制”,网格队伍充分发挥“探头”作用,第一时间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群众需求、排查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等,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推动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前哨预警”转变。

在充分发挥“五长”作用基础上,网格党组织广泛凝聚多种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同时通过社区、网格“吹哨”,包片区领导每月带领街道及相关区级部门负责人到社区、网格、楼栋开展“楼栋工作日”“商铺工作日”现场办公,联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协同联动”转变,进一步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

截至目前,“五长”已收集区域内矛盾问题、社情民意等2.1万余条,前端化解矛盾纠纷2.04万余件,前端化解率97%。

智慧管理——城市治理“耳聪目明”

基层问题不仅要解决得好,还要解决得快。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加持下,“五长制”也乘智能之风,让基层治理更具智慧化,治理效率也更高。

“天子湖公园大门南侧,有人正在湖边玩水。”近日,网格员陈芙蓉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发来的信息,得知情况,她立即通知距离最近的楼栋长。不到10分钟,两人便抵达现场,将居民劝返上岸。

“以前,有类似情况都是靠打电话或者微信,中途可能还要转几次,一来一往时间就浪费了,有了APP,我们能更快获悉信息、抵达现场,避免意外发生。”陈芙蓉说。

为了减轻“五长”工作量,提升“五长制”的治理效能,我区正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全面推开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应用,把公安、城管、综治、民用等多个平台整合形成基层治理防控的“云端地图”,实现对辖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种数据的实时掌握、动态管理、快速统计分析,为“五长”开展工作配备“技术利器”。

比如,一件需要处理的事情由专职网格员进入平台后,首先按照属地分流转到属地网格,由专职网格员协同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以及物业长共同办理;社区处理不了的就按照属事责任分流到街道相关科室,科室处理不了就会上报街道领导,由街道领导统筹处理,全程实现电子流程、适时提醒、限期办结,为“五长制”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治理“指挥棒”更精准。

去年,周家坝街道天子湖社区试点应用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57名“五长”已通过渝快政APP收集录入“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数据8000余条,同时,建成嘉宁小院、黄桷小院等7个智能化小区,安装高空抛物、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智能采集设备151套,实现了即时感知、精准预警、一键报事等功能,大大提升治理效能。

“有了这个智慧化网格平台,我们对于自己辖区的人情、事务都能做到一个底数清,心中明,方便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陈芙蓉坦言。

此外,为了方便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五长”还层层建立微信工作群,实现上情及时传达、下情及时收集。

“现在我们有什么事,都是通过微信群发给楼栋长!”要说“呼叫”五长有多方便,家住周家坝街道周家坝社区的李大爷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居民们遇到难题,只需要在微信群里告知,楼栋长和社区街道很快就会派人来。

通过使用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我区搭建起了基本数据库、手机移动端、可视决策屏的“一库一端一屏”智治模式,充分利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持续推动应用迭代升级,初步实现信息线上收集、问题线上反映、处置线上流转、结果线上反馈,有效推动了“线下治理”向“整体智治”的转变。

目前,数字化平台已核采人房地物、市场主体等数据200万余条,上报办理5.3万余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