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了“硬核支撑”

发布日期:2023-12-15 09:56

国内首艘内河绿色智能新能源船舶“理航渝建1号”投运。(受访企业供图)

记者 尧华燕

“有了转型金融支持,我们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更快、更顺利。”12月5日,在顺利完成新建5艘LNG双燃动力船舶的任务后,重庆渝建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军高兴地说道。

金融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这是我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全市率先开展专项金融改革试点,以金融“活水”赋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切实解决高碳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我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部署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主题教育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促进,积极探索金融活水赋能市场主体从高碳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新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金融“活水”促转型

“公司从2015年开始布局向大吨位船舶进军以来,船运高质量发展一直面临着挑战,直到转型金融带来了机遇。”王建军告诉记者,渝建物流公司是一家从事长江水路货物运输的航运企业,一直有转型绿色新能源船舶的需求,但是受制于资金周转问题,企业转型进展缓慢,没想到转型金融改革试点的利好消息传来了。

在转型金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原本只能通过抵押或者纯信用贷款融资的公司,因为符合万州转型金融标准,被纳入了万州转型金融项目库,先后获得两家金融机构提供的共计4400万元融资支持,不仅多了融资渠道,还享受贷款利率下调50BP的优惠,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解决。

有了金融“活水”浇灌,重庆渝建物流新建LNG双燃动力系统船舶的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130米“大长宽比”标准化新型船15艘,总运力15.65万吨。其中,有2艘为该公司出资研发建造的国内首批内河绿色智能新能源船舶,3艘为LNG混合动力散货运输船舶。自2022年以来,这5艘绿色智能新能源船共使用LNG清洁能源285吨,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179吨。

正因为拥有了绿色船舶,该企业享受到了长江航务管理局的三峡大坝过闸优先政策,节约时间、燃油、人工成本约23%。

“有了这样的金融政策,我们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更有信心,下一步计划继续采用LNG、甲醇、氢等先进清洁能源燃料动力,建造更多绿色智能船舶,走高质量发展路。”王建军如是说道。

在万州,除了渝建物流公司,今年已有13家企业先后获得21笔、11.35亿元转型金融支持,涉及化工、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领域。

在转型金融支持下,这些企业加快技改、智改,推动了企业从高碳向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金”点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我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为川渝地区东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肩负着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在落实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我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的“金钥匙”作用,推动一批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落地,有力推动了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中发现,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在从高碳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的过程中,亟待金融的支持。但这部分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并不属于绿色金融的支持范畴。相反,有些行业和企业由于传统上属于高碳排放行业,是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的退出领域,融资面临困难,转型遭遇瓶颈。

通过调研发现,全区规上工业中煤电、有色、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产值占比53.24%,大量企业具有转型需求。

为此,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我区选择能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农业、交通运输等6个有代表性的领域,探索制定了涉及17个行业、124项生产工艺的全市首批转型金融万州标准,建立高能耗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企业转型金融项目库,建立全市首个企业碳账户平台,创新推出了一批碳挂钩金融产品,以转型金融为突破口,想方设法解决市场主体在从高碳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题。

“转型金融是当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银行万州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改革需求,以点带面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推出更多适配万州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行业转型标准,吸引多层次市场主体参与转型进程,创新更多绿色小微、绿色农业等碳账户,纷纷转型金融产品供给,推动更多碳挂钩金融产品落地,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