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长势良好(资料图)。
记者 尧华燕 通讯员 田文茜 文/图
时下的梨树乡河马村,五花山色,空气中飘着紫苏香。
“今年我们这里总共产出了10吨紫苏叶,药厂直接买走,不愁销,收入12万多元。”重庆建设银行万州分行派驻河马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黄兴源兴奋地说。
紫苏,是传统中药材,在野外也较常见,因其幼苗叶背和未成熟前籽粒呈紫色,故有“紫苏麻”之称。以前,许多人把紫苏当作配料、佐料种植,鲜有规模种植。而在河马村,紫苏不仅规模种植,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药材”。
河马村地属深丘,境内山峦重叠,森林资源丰富,辖内90%以上区域属于王二包自然保护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结合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村内劳动力偏弱实际,在多次商讨、实地考察后,大家一致决定充分利用河马村自然保护区山好土好、物种丰富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今年初,在外出考察和邀请专家把脉后,河马村的紫苏规模化种植由此开始。“紫苏种植可以充分利用村民现有田地,无需开荒拓土,更不会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生态,同时成本低,好养活,适合河马村。”河马村党支部书记李家明说。
在建设银行万州分行1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下,河马村紫苏基地很快建起来,30余户村民加入种植行列,发展紫苏150亩。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护,紫苏长势喜人,到今年10月迎来第一次丰收。经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积极寻找销路,河马村与药企签订了订单式合同,基地负责种植,药企负责收购和技术指导,由此解决了销售问题。
“紫苏产业目前已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效益比较好,加上种植劳动强度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管理简单,对于河马村来说值得推广。”黄兴源介绍,下一步计划扩大规模和增加品种,种植前胡、金荞麦、淫羊藿、黄精等,让中药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