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千亩良田还复来

发布日期:2023-11-20 10:28

撂荒地生新绿。

武陵镇相关负责人检查耕地复种情况。

农机助力复耕。

记者 洪华莺/文 通讯员 赵燕 刘鑫/图

核心提示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

耕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前提和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严守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大势之中,武陵镇按照万州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遵循“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弃、寸土不闲”的底线思维,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紧迫感,为武陵镇“找回”3000余亩耕地,率先在全区绘就了千亩良田还复来的大美画卷。

A晾行动

农机上阵 撂荒地变身为“致富田”

“轰隆隆……”

近段时间,嘈杂的旋耕机运行声时常回荡在武陵镇朝阳村初冬的旷野。远远望去,只见在旋耕机高速旋转的刀锋下,连绵的撂荒地瞬间变身为平整的耕地,只待农人前来播种。

“这台旋耕机是我们村为整治撂荒地特意购置的,今年全靠它给力,我们村的耕地恢复任务在10月份就提前超额完成。”谈起这件让村民们得意的“大宝贝”,正在小石盘(小地名)地块上指挥旋耕机翻地的朝阳村党支部书记谭以红满含期待,干劲十足。

谭以红告诉记者,受耕地资源禀赋较差、种地机会成本太高、农村人口流出量较大等因素影响,当地村民耕种土地的意愿逐年下降。眼看着村里在家人口越来越少,撂荒土地越来越多,村两委商量后,把发动村民“愿”种地的主意打到了“慧”种地上。

“无论人口还是耕地,以前我们村可以说是武陵镇内为数不多的大村。可惜如今往日风光不再,不仅耕地撂荒了不少,现在全村也仅有500来人在家留守,年龄还大多都是60岁以上。”谭以红说,要带领这群村民完成耕地恢复任务,筑牢粮食安全“耕”基,唯有依靠科技的力量。为此,今年村里重金购买了旋耕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设备助力生产。其间,村里更是采取“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方式,对村里长期撂荒的200多亩耕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其实,朝阳村火热的耕地复耕复种场景只是武陵镇今年大力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2月7日万州区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会后,武陵镇立即围绕“1326亩的耕地恢复任务,2289亩的预防耕地流出整治任务”启动了辖区的耕地保护工作。该镇的13个村更是相继发力,你追我赶地推进相关工作。

“截至11月16日,在耕地恢复方面,我们已提交区级验收1815亩;预防耕地流出整治方面,我们完成了1832亩的整治。”武陵镇党委书记刘建华表示,在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民众的支持下,今年武陵镇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相关工作更是走在全区前列。

更让人兴喜的是,随着3000余亩耕地的“找回”,当下的武陵镇正掀起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热潮。如今,这股热潮正抽丝剥茧般让土地焕发新生,让土地的生产潜力有了无限可能。


B晒成效

“六轮驱动” 跑出耕地保护“加速度”

“武陵镇2023年耕地恢复任务1326亩,任务总量位居全区第六,现已提交区级验收1632.23亩,通过区级初审1362.7亩,总量为全年任务数102.7%,任务完成量居全区第二;预防耕地流出任务2289亩,完成1664.46亩,完成率72.72%,任务完成量在全区名列前茅……”

这是今年10月27日,武陵镇在万州区委召开的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上亮出的耕地保护工作成绩。

“这份数据折射出的‘加速度’,是我镇‘六轮驱动’工作模式的成功应用。具体来讲,‘六轮驱动’工作模式指的是我们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坚持‘凝心’强责任、‘图斑’强基础、‘抓早’重先手、‘要素’重保障、‘亮晒’促进度、‘细节’促实效。”刘建华介绍,在耕地保护工作中,该镇围绕“六轮驱动”工作模式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专班,组建了镇、村、组扁平化高效组织体系,建立了“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图斑”的责任体系和“日提醒、周调度、周通报”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了赛马比拼、亮晒成绩、提醒约谈等措施,形成了“满山挖机在响,恢复面积在涨”的竞相干事氛围。

武陵镇还结合农时,力求将恢复耕地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春耕时节,我们抢抓时间,及时把条件较好的300余亩地块进行了复耕复种;夏季高温时节,我们侧重开挖、翻耕地块,为后期栽种提前做准备;秋高气爽之时,我们翻转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力求最大限度提高土壤肥力,以满足农作物后期生长所需。”武陵镇规环所主任陈雄勇表示,“耕地保护,重在恢复,要在耕种”。围绕这一认识,武陵镇13个村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多路并进,努力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C比作风

“头雁”书记向亚伟走在复耕复种最前列

11月的武陵镇鹿井村,连片红薯地里,密密麻麻的红薯叶像地毯一般铺向视线的尽头。

“这片耕地,就是我家的低效果园改出来的。你看今年这红薯长得好不好?”站在丰收的田野,鹿井村党支部书记向亚伟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自豪,“这里以前种的是蜜柚,今年为了推进村里的耕地保护工作,我带头将自家这一部分低效果园改成了耕地,先后收获了玉米、大豆,现在马上收了红薯就种油菜……”说起眼前这块田地的耕种打算,向亚伟熟稔于心。

这份熟稔,源于国人皆知的“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的道理。

“土地和粮食是我们的‘命根子’,不仅要恢复好,还得管好、用好每一寸耕地。”向亚伟说,村里推动耕地保护工作之初,质疑和拒绝成为工作开展的“拦路虎”。当时,面对重重压力,他和村两委的干部带头站了出来。

这一站,鹿井村村民们对耕地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大家的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鹿井村的耕地保护工作也因此有了起色。值得一提的是,向亚伟的这一站,也在武陵镇13个村点燃了大家耕地保护工作的激情。如今,在向亚伟这位“头雁”书记的带动下,不仅使鹿井村顺利“找回”200多亩耕地,还让武陵镇内数以千计的民众坚定地走上耕地保护之路。


D拼担当

百谋千计 扎实扛牢耕地保护责任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众所周知,耕地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国家安全、民生保障的底气。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在基层一线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刘建华表示,下一步,武陵镇将按照万州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的时代理念,坚持“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弃、寸土不闲”的底线思维,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

具体而言,武陵镇党委、政府将以“六轮驱动”工作模式为抓手,围绕“耕地保护工作,重在恢复,要在耕种”这一主线,持续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确保地有人耕、粮有人种。同时,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武陵镇党委、政府将因地制宜发挥好“耕地最佳效益”的指导作用,不断加强当地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此外,武陵镇党委、政府还将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加大对种粮大户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全面推动当地粮食产量、质量、效益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