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姻” 厚植“沃土”

发布日期:2023-11-16 10:11

“产教融合”模式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王茜茜 文/图

霏霏细雨,斑驳了漫山的绿,平湖之畔,一泓凉意画出落叶的涟漪,轻轻敲打着城市的角角落落。11月14日,记者走进长安跨越生产车间时,工程师张宏宇正在认真地对产线进行点检以及确认状态。

“在学校学的知识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张宏宇是万州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制造“巴哈赛车”并获得2021年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单项二等奖和综合全国三等奖。

毕业后,张宏宇被推荐到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上班,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我在校期间学的是汽修运用与维修,如果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联,那可真是‘两眼一抹黑’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张宏宇笑着说。

其实,张宏宇的故事只是我区深耕“产教融合”沃土,为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一个缩影。

校企“联姻”▶▶实现人才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紧扣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万州区职教中心副校长姚兴国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该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搭建各类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打造校企共荣命运体。学校与长安跨越、江东机械、施耐德电气、万州机场、希尔顿逸林酒店、燕山红茶基地、桂香园食品等企业深入合作,贴近行业生产实际,并由此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校企‘联姻’的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同促共赢、同频共振。”姚兴国介绍,该校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服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近三年时间共培养绿色智造领域学生3568人,培育技能型学徒1002人,将一批又一批具有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的技术人才输入企业和市场,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只有深耕学生学以致用、企业有才可用,才能实现“百花开”。近几年来,我区通过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建立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用武之地”的同时,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在万高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目前已促成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市龙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重庆市腾伟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厚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欧利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

厚植“沃土”▶▶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劲助力”

“每年,公司都会引进在万高校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庆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良成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与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等在万高校和中职学校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每年为社会输送上千名实用型人才。同时,得益于校企合作,公司发展迅速,目前已成长为万州唯一一家综合型产学研用3D打印企业,公司先后获得18项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两年前,公司成功入围我市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急需产业领域企业)名单。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围绕万州加快构建工业‘5+10+X’、服务业‘4+4+2’、农业‘7+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从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是重庆市两大职教中心之一,现有大学、高职院校8所,中职学校11所,在读学生超过13万人,每年有近4万名中高职毕业生和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接下来,我区将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深耕“产教融合”沃土,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万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