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养老服务活力 全力守护幸福“夕阳红”

发布日期:2023-10-24 10:02


10月23日,太白街道复兴路社区,700多名老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过重阳。记者 骆勇 摄

10月23日,钟鼓楼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小朋友陪伴老人过生日,并送上手工花和舞蹈表演。记者 侯本艳 通讯员 朱玉霞 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话题,更是子女心中最柔软的牵挂。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近年来,我区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等重点工作,保障基本、多元推进、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家门口的助餐服务 暖心又暖胃

上午11点多,太白街道文化里社区养老服务站内,前来用餐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老人们坐在餐桌前,工作人员将一份份荤素搭配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当天食堂提供的饭菜有芹菜炒肉丝、芋儿鸡、清炒萝卜丝、海带汤等,老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自选菜品。

“经常在这儿来吃,品种齐全、干净卫生,口味也比较清淡、软糯适中、吃起很合胃口。”老人殷明亮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服务也很周到。殷明亮是这里的常客,他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一有空就到这儿来坐坐,和老朋友们说说话、聊聊天打发时间。

这里的助餐点在老人们中间有着颇高的人气,不少老年人已经习惯了在这里就餐。不仅如此,老人们还带动身边的朋友来吃,一来二去,前来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

“助餐服务做的是良心活,要以老人需求为导向,以贴心服务暖人心,老人才愿意来。”文化里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王玲玲介绍,为了食材足够新鲜,每天使用的肉品、蔬菜都是当天一早采购的。

除了食材新鲜、服务暖心,更重要的是膳食营养师的良苦用心。

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健康又美味,食堂在结合老人喜欢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科学配餐,确保膳食搭配营养均衡。“考虑到老人们在牙口、肠胃等各方面都有所退化,而且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菜品多采用煮、蒸、溜、清炒等烹饪方式制作,细软易消化,保证老年人吃得健康。”文化里养老服务站负责人说道。

这也是我区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万州区民政局在城区部分街道启动老年人助餐服务,为深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万州区民政局将助餐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项目之一,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公办福利机构等力量设立老年人助餐点,采取定点膳食、配送到户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订餐、就餐、送餐便捷服务,解决部分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日常用餐难题,让老年人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互助积分养老 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打扫卫生、理发、测血糖……前些天,李河镇平安村的志愿者来到独居老人毛开元家中开展志愿服务。自推行互助积分养老后,村里的志愿者隔三岔五便过来看看毛开元,陪他说说话,给予生活上的照应。在李河镇,像毛开元这样享受互助积分养老的老人已有十多个。

近年来,李河镇立足实际,探索建立志愿者+互助养老+积分激励的农村互助积分养老运行模式。该模式依托培训、活动、服务等手段提升邻里互助养老服务质量,培育以村和敬老院为堡垒的互助养老文化,营造互助养老文化的浓厚氛围。

据介绍,该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敬老院的休养老人、以及敬老院周边的村(社区)80周岁以上的独居、空巢、失能等政府兜底的特殊困难老人。

“开展中,我们将自助、他助和互助养老形式与我国优秀的孝道文化相结合,培育建立农村互助服务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高龄、独居、孤寡等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帮扶照护机制,以互助到院、互助上门、院内互助等方式,探索建立管理健全、组织完备、服务多元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重庆银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李河镇、武陵镇已在开展试点,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让特殊困难老人也能享受到专业、温暖的服务,从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为补齐短板,提升全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区民政局在推进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整体打包、委托运营的方式,引入南京银杏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光大百龄帮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养老企业运营全区32家敬老院。实际运营中,养老企业立足镇乡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敬老院的活力,让更多农村老年人乐享幸福“夕阳红”。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逐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动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