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五长”共商共治家园。
双河口街道,楼栋长上门收集居民意见。
周家坝街道,片区长为楼栋长宣传相关政策。
螺蛳包社区,网格长、片区长检查整改后的楼栋排水问题。
周家坝社区,“五长”在辖区进行反诈宣传。
记者 陈星/文 付作侨/图
城市管理就如绣花,治理的走线顺不顺、针脚密不密,决定了城市运行的阵脚稳不稳。
对有着百万人口、14个街道的万州来说,停车难、小区设施老旧、邻里纠纷……这些困扰居民的“小事”,成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堵点。
如何打通“堵点”?这道难题如今有了解决办法——“五长制”。
“五长制”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全科网格为基础,探索建立“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的“五长”治理结构,将全区110个城市社区划分为334个片区、868个网格、9894个楼栋,统一编码绘制“五长分布示意图”,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格局。
现在,“五长”活跃在万州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管理的生力军。那些曾经藏在“隐秘角落”的治理难题,现在都有了“五长”穿针引线,问题解决由曾经的“鞭长莫及”变成了“力所能及”,“五长制’已成为万州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名片。
多线作战 织密“天罗地网”
不久前,家住沙河街道凤仙路社区二片区三网格银湖小区的吴绍素接到群众反映,同小区有户居民的阳台墙皮经常脱落,影响到楼下行人安全。
作为“五长”中的楼栋长,居民有事碰上了只管“招呼”一声,吴绍素准会一口答应下来。
入户走访时,吴绍素发现,这里的住户李婆婆是一个伤残老人,长期独居。
考虑到老人居住在顶楼,行动不便,吴绍素主动帮助联系维修工人对吴婆婆家墙皮掉落进行了维修。
解决完老人的难题,吴绍素还与李婆婆交换了联系方式,“以后有事,就找我!”
处理居民间的“鸡毛蒜皮事儿”,太白街道青羊宫社区的网格长周贵英更是得心应手。前不久,青羊宫社区两位居民因电费收取问题起了口角纠纷,继而发生抓扯,于是找到社区“和事佬”周贵英评理。
“不要让打架伤了邻里和气……”周贵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周贵英今年71岁,几十年如一日走街串巷协调解决矛盾纠纷,6本厚厚的记事簿写满了她调解的案例,“有事就找周嬢嬢”成了居民们的口头禅。
在万州城区,像吴绍素和周贵英这样的“五长”有1万多个。
万州城市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106万,下辖14个街道、110个城市社区。社会管理范围较广、管理单元和人口较多,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任务重。
为破解上述治理难题,万州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全域覆盖、方便管理”原则,划小网格和微网格,每个城市社区以自然街区、居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片区,300—5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35—50户为单位划分楼栋,每个片区负责2-4个网格,构建“社区、片区、网格、楼栋+物业”的“4+1”治理单元格局。
如今,万州城区划分为了348个片区、955个网格、9861个楼栋,并遴选出11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总片长,348名社区专职干部担任片区长、868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9861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担任楼栋长、508名物业公司人员担任物业长。
“五长”真正成为了基层治理的“眼睛”“触角”“探头”,保证了掌握社情民意更及时、开展服务工作更精准。
上下联动 打通“神经末梢”
“五长”的出现,让基层治理变得简单起来。
“大家都是一家人,社区账目公开透明,不打‘肚皮官司’。”近日,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步行街小区开了一场居民议事会。像这样的议事会,小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开一次。
“社情民意在这里收集,问题在这里解决。”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党委书记、总片长李建碧说,“五长制”的推行,让社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理顺头绪、受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更好地实现基层治理。
在探索推行“五长制”的过程中,万州通过统一编码绘制“五长制”全科网格图,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同时,立足常态化管理,通过包片联网、包网入楼、包楼到户等形式,推动总片长进社区、片区长进网格、网格长进楼栋、楼栋长和物业长进住户,每天不定时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走访。
“五长制”通过“楼栋发现、网格收集、片区上报、社区吹哨、街道协调、部门报到、区级统筹”高效运行,对网格楼栋里发现的问题,采取层级办理。
“一般事项‘五长’及时就地解决,属地无条件解决的逐级‘吹哨’,上报社区、街道、区级,并要求7日内处置;复杂事项,则由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联席办流转派单相关单位办理,联系区领导统筹协调、跟踪督办。”万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问题办理坚持首问首接、分级分类、快速处置的原则,坚持从源头前端开始化解处置,逐级逐层自下而上流转,直到每个问题有回应、有处置。
此外,万州还探索开发“五长制”数字化平台,实现诉求问题在线上反映、处置办理在线上流转、办理结果在线上反馈,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对辖区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种数据的实时掌握、动态管理、快速统计分析,让治理“指挥棒”更精准。
以周家坝街道在天子湖社区试点开发运用的“五长通”App为例,57名社区“五长”开通上线“五长通”APP,已收集录入3000余条动态数据。建成嘉宁小院、黄桷小院等7个智能化小区,安装高空抛物、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智能采集设备151套,实现了即时感知、精准预警、一键报事等功能,大大提升治理效能。
随着群众与“五长”见面率不断提高,有问题找“五长”已成为居民们的共识。今年以来,万州“五长”已累计办理居民事项、化解矛盾纠纷3124件,按时处置率100%,处置完成率92%。
因为大部分问题发现在萌芽,处置在基层,社会层面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党建统领 激活“红色引擎”
“感谢垚垚,麻烦你了!”电话那头,远在日本的陈女士对楼栋长程垚连连道谢。
原来,陈女士的母亲独居在长江之星小区,不久前,陈女士试图联系母亲,但电话一直打不通,着急之余,她翻开通讯录,拨通了一个备注为“小区党员”的电话。
“我母亲两天没联系上,能否上门看下?”电话那头,楼栋长程垚在得知情况后,立刻入户。
当缓缓打开房门后,程垚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原来是虚惊一场,陈女士的母亲把电话卡装反了。
“婆婆,电话卡重新装好了,你的女儿很担心,我们给她回个电话。“程垚随即拨通电话,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挂断电话,程垚也没闲着,帮陈婆婆收衣服、关窗户,叮嘱完下雨天安全注意事项后,她才放心离开。
长江之星小区属于陈家坝街道陈家坝社区四片区二十一网格,共有11名楼栋长,他们中,大多是由党员和退役军人组成。
“‘五长制’推行之初,我们便持续深耕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党员为先锋骨干,迅速搭建起‘五长’治理体系。”陈家坝街道组织委员夏洪涛告诉记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五长制”的车头,就是党建。
目前,万州已在片区建立334个党总支、网格建立868个党支部、楼栋设立1706户党员中心户,构建起“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总片长,推选党员社区专职干部、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物管员分别担任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将辖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全部编入“五长”党组织,划定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亮身份。
在此基础上,万州以社区党委为主轴,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社区无职党员轮值参事,凝聚发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等N支专业力量汇聚网格,示范带动社会和群众组织、红岩先锋志愿者、“五老”群体、快递员、外卖小哥以及6所驻万高校等N支社会力量汇聚基层,并划定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亮身份、尽职责、发挥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力量。
随着党的组织全面嵌入“五长”治理单元,基层治理也有了红色引擎和战斗堡垒。现在,很多问题在“五长制”工作体系内就能得到圆满解决。在党建统领下,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