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万州农业农村经济夺取高分报表

发布日期:2023-08-04 10:40

游客在茶园里体验采茶。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近日,全市农业农村委系统2023年第二季度赛马比拼榜出炉,万州夺取高分报表。8个比拼项目中,6项进入前三,其中在综合比拼榜、第一产业增加值单项比拼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项比拼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单项比拼榜四个项目中,万州位居第一。

成绩来之不易,一组组数据,浸透着汗水和付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4.13亿元,位居全市第二、渝东北第一。农业生产“涨声”一片,农民收入也“水涨船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9元,增幅居全市第二、渝东北第二。

安全底线更实

“三农”生产气象新

“今年我种的水稻,后期管理好,雨水充沛,定是个丰收年。”提起今年即将到来的秋收情况,甘宁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达山高兴地说,现在村民耕地、播种、施肥、收割,基本上使用现代化机械,人力投入比以前少,收入却比以前多。

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上半年,夏收粮食播种面积33.76万亩,产量7.33万吨,同比增长0.89%、1.2%。夏收油菜面积11.99万亩,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11.43%、14.78%。蔬菜播种面积20.58万亩,产量77.9万吨,同比增长2.8%、5%。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我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的实际行动:

——向良田要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4.94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3.9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22万亩。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8万亩,建立2万亩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片。

——向种子要粮食。引进筛选优质稻品种40个、蔬菜优良品种40个,粮食蔬菜优质新品种推广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在李河镇、恒合土家族乡等镇乡开展水稻、玉米共188个品种的试验示范。

——向农机要保障。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田间道路通畅率达到90%,机耕机收率达到80%以上,亩均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约15%,产量提高约10%。

总的来看,提前部署、多措并举,拓宽视野、调整工作思路,一系列可操作、重实效的政策措施,为我区“连年保丰收”提供了“硬核”支撑,也是我区上半年农业生产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特色优势更显

产业发展“旺起来”

眼下,正是瓜果飘香时。走进长岭镇安溪村,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果树上,一颗颗圆润的苹果梨压弯了枝头,党员群众们采摘正忙,一派喜获丰收的景象。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万州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协同谋划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第一产业基础支撑作用,率先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高质量发展之路——

提能级,做强七个高效产业链。围绕基地提升、加工配套、品牌打造等,做强精品粮油、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高山茶叶、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珍优渔业7大高效产业,力争2025年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

优布局,打造五个先行示范区。依托镇域特色,在海拔800米以上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三峡贡米原产区。在柠檬、脆李等主产镇乡打造特色产业链优势区,分类探索山地高效产业发展路径。在万州经开区、318国道沿线镇乡,打造“两园一线”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在国家级示范创建集中区域,突出科技、生态、融合特色,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2023年,深度谋划项目67个、总投资39亿元,确保打表推进、落地见效。

粮油、蔬菜、生猪、水果占我区一产业增加值的80%,今年以来,我区围绕“粮猪菜果”,稳存量、提增量,油菜籽亩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产量排名上升5位、夏收粮食产量排名上升23位、生猪出栏增速全市第1。

——迭代升级生产基础。全面提质改造91万亩经果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7万亩,实现粮油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强化数字赋能。建成全市领先的番茄数字工厂,规划建设数字畜牧平台、柑橘加工数字车间等一批信息化农业设施,打造农业经济数智大脑。

——优化变革生产模式。持续推广稻渔、豆玉、烟菜等复合生产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构建生态猪、经果林种养循环格局,提升产品质量。

产业链成链,工作环扣环,发展手挽手,鲜活的数据和实际的举措勾勒出我区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