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川毕汇,平湖之州
众创空间职业技能培训
三峡广告产业园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博士后工作站
记者 陈星 解书睿/文 付作侨/图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九大以来,万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引才育才留才,奏响了人才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乐章。
——人才规模大幅增长。全区研发人员已有3744人,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0人,“平湖英才”计划212人。
——人才发展平台更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
——人才环境大幅改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关键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成绩背后,是万州求贤若渴的引才诚意、不拘一格的育才气魄、暖心感人的留才环境。万州,已搭好“赛道”,让更多的“千里马”尽其才、齐奔腾。
引才
打造人才集聚“磁场”
“来到万州,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发展潜力。”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引进的国家级人才印明柱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万州区委、区政府对人才满满的诚意,也感受到了万州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
印明柱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毕业后,曾任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出国进修。2018年,他放弃高薪职位,学成归国,曾受聘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肿瘤早诊技术、抗肿瘤创新药物和伴随诊断技术等研发方面有所建树。2022年,他加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负责医院临床及科研工作。
印明柱只是万州“引才”的一个缩影。这些年,人才正不断向万州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赵春江、李德发、印遇龙,中国农大教授李保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所长陈善春、欧洲科学院院士王钧等高层次人才纷纷“筑巢”万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近年来,万州围绕努力打造全市一流、区域领先的重要人才荟萃地,聚焦“引才”,开展了“百名博士荟万州、千名硕士进万州、万名英才兴万州”人才招引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宁波、哈尔滨等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26人,博士研究生35人。
持续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累计选派专技人才213名交流学习,与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促成36个校(院)地企合作项目,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在推进高层次人才培育上,大力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顶尖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等,目前,“平湖英才”已认定五批共212名。
当好“伯乐”,相好人才。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引进人才,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针对“塔尖”“塔基”人才,万州分类制定了《“平湖英才”计划实施办法》《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有关引才优惠措施。
随着这些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八方英才纷纷齐聚平湖,为万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育才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当前,万州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集中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使万州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撑引领。
在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随着机器阵阵轰鸣,一个外形像“纺车”一样的设备匀速转动,一根根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铜管被收卷成盘。
“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一种新型收卷装置,它克服了组摞和卸摞、绑扎带和去铜带、去扎带、铜管粘连等诸多问题,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金龙集团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程大勇博士兴奋地介绍道。
作为万州全职引进的“平湖英才”,2018年,程大勇携团队来到万州,开始了“二次创业”;现在,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完善生产工艺,保持工信部认证的全球铜管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万州这座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外来科研工作者激情满怀,对未来充满信心。”程大勇表示,下一步,研究院还将进一步充实科技研发力量,继续做大做强精密铜管,同时在新能源高端线材线缆、高性能铜合金板带领域发力,在万州打造200亿级铜及铜合金材料产业集群。
对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医生范晓红来说,医院创造的良好科研环境是她选择留在万州的原因。现在,她主持的项目先后获得了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
这一幕幕都是万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磁石效应”。
近年来,万州坚持广搭平台、悉心育才,目前已推动建立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3个、孵化平台18个,实施万名乡村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培育计划,出台区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荐管理暂行办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库组建工作方案、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实施细则等,不断搭建人才成长成才平台。出台博士联盟运行方案、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区级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实施方案,坚持使用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
这一桩桩实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见贤思齐良好环境的同时,更是给广大人才创造了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
目前,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8件,超渝东北平均水平59.75%;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776家,分别占渝东北的23.84%、24.88%。值得一提的是,金龙铜管成功研发国内首款超长高铁贯通地线,江东机械、大全泰来自主研发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留才
“太高兴了,领取到钥匙,总算在万州有个家啦!”在玉安人才公寓摇号现场,王礼兴奋地说道。
去年5月,王礼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并申请了人才公寓,现在他再也不用担心住房问题,还准备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万州居住。
玉安人才公寓是区委组织部与区住房城乡建委一同实施的一项人才安居工程,一共打造了288套具有品质的房源,为在万州工作的人才提供一个安心舒心的居住环境。
人才公寓让青年人才从踏进万州便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但,温暖不止于此。
近年来,万州瞄准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围绕打造全市一流、区域领先的人才栖息地和创新策源地,持续推出了系列人才政策。
——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发展。常态化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2000余万元的科技创新资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30条,组建区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真招实策推动项目落地。开通人才办事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制定人才服务卡68项服务事项,贯彻落实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17条措施,优化充实“人才服务证”11项内容;出台“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20条清单;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真情实感引领人才集聚。开展“爱国情·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创新团队”等专家人才和团队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人才工作主题征文、新闻摄影、短视频比赛、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实践案例评选,面向全社会开展人才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一系列暖心举措,让来万人才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不需要任何抵押,只要知识价值就可贷款,这对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说起企业享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事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三铭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龙福建仍感慨不已。
“万州一步到位的政策保障,让像我一样的这群‘候鸟’变成了‘留鸟’,现在我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继续提升才干、不断成长。”区生态环境局选调生白川云龙高兴地说。
当前,万州正以最大力度的服务让人才感受最厚重的温度,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
今天的万州,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业潜能充分释放、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今天的万州,正成为人才汇聚的宝地、创新创业的福地、产业发展的高地。
站在新起点上,万州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在集聚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汇聚八方英才,激发智力“引擎”,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人才聚集地、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地、乡村振兴人才聚集地,奋力开创新时代万州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