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经济圈 协同发展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2-09-20 10:22 来源:万州时报

万州港江南作业区铁水联运忙。

成渝地区游客赏万州城市夜景。

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展示成渝地区特色商品。

高铁方便成渝地区旅客出行。

记者 解书睿 通讯员 丁彦/文 冉孟军/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万州发展最大的使命所在、机遇所在、动能所在。

从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策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公布《规划纲要》,至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过了两年零八个月。

岁月无声,奋斗有痕。

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伟大征程上,万州上下铭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思想武装、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战略认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万达开一体化、万开云同城化和万州区两江新区对口协同为重要抓手,积极投身全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用实干担当展现大区作为,引领区域合作协作走深走实,从夯基垒台迈向成势见效。

数说

加快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签订合作协议100余份,实施重大合作项目43个,川渝东出智慧物流港等“六大功能载体”加快建设。

加快推进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推动出台《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城际公交、义务教育就近跨区招生等15项便捷服务事项落地惠民。

加快推进对口协同发展,强化与两江新区对接协同,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等5个协作载体高效运营,2021年以来帮助万州区销售农特产品、文旅产品5858万元。

优化体制机制,形成协作共建合力

4月23日,万达开联合办公室正式在万州集中办公,进一步健全完善万达开“三地三级”工作机制,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迈上新台阶。

正式组建运行的万达开联合办公室,与万开云同城化办公室一体办公,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成为各方齐声唱好“双城记”、合力共建“经济圈”的生动注脚。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万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理念,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弹好协作共建“合奏曲”,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

——在共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上“领头担当”,先后召开万达开党政联席会议2次,常态化运行“三地三级”工作机制,拓展与渝东北、川东北区县合作,探索设立“观察员”机制,将云阳作为首个“观察员”。

——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上“引领驱动”,印发《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工作机制》,建立万开云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协调会议、专项合作工作组工作机制,成立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联合办公室,常态化在万州集中办公。

——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上与两江新区“同心同向”,在联席会议、互访结对、企业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达成共识、密切对接,印发《万州区两江新区“1+3”对口协同发展工作机制》。

加快基础同网,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今年7月,万州机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对外开放,成为重庆市第二个开放航空口岸;总投资14.4亿元的机场改扩建工程,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也在序时推进。

目前,2.6万平方米的新建T2航站楼正加紧装饰装修,塔台民航专用设备安装进入尾声,综合办公楼完工交付,预计整个改扩建工程明年竣工投入使用,届时万州机场旅客吞吐能力将提升到每年250万人次,进一步拓宽渝东北、川东北与全国、全世界沟通的“空中走廊”。

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万州与周边毗邻区县深化交流沟通,携手推进基础同网,加快一体化交通建设,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有力夯实了协同发展基础。

——在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建设上,积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建成投用万州新田港一期,正由川渝六方共建共营新田港二期,并全速推进万州机场改扩建。

——在综合运输路网格局形成上,郑渝高铁全线通车,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在建中,渝西高铁即将开工,达(开)万铁路扩能已纳入市级交通“十四五”规划;新田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加快建设,万(开)达直线高速路、万云滨江快速路开工建设,万开快速通道竣工投用;先后开通万开、万云城际公交,加密运营万开、万云平湖快巴,常态化运营万云“水上巴士”。

——在区域综合物流中心建设上,稳定开行“达万、西万、蓉万”“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和“沪万”班轮,成功试点“铁江联运一单制”,开辟煤炭、中药材等物流专线,大宗货物互通时间缩短20%、物流成本降低30%。

促进产业同联,增强板块竞争实力

8月5日,万州区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2022年度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双方签署了万州区两江新区现代产业投资基金框架协议。

这是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全市首支区域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将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从农产品深加工逐步向其他产业延伸,扶持万州重点企业及特色项目做大做强,探索“一区两群”对口协同产业协作新路径。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万州与渝东北、川东北区县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促进产业同联、协作补链,倾力做实发展之功,持续增强板块竞争实力。

——在万达开产业共建上,协同打造万达开“六个重大功能载体暨产业合作平台”,携手共建万达开智能制造示范园、5G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协同推介巴文化、红色文化、高峡平湖旅游等6条主题旅游线路、80个经典景区。

——在万开云产业联动上,牵头举办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网上),建成投用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期;集中签约万开云产业协同发展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37.9亿元;建成运营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设立“旅游一码通”,分时段推出万开云户籍居民享受11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已惠及三地5500余人次。

——在与两江新区产业补链上,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两江新区万州企业研发中心、万州(两江)绿色智造赋能中心、两江先进制造配套产业万州园等4个“飞地园区”;万州企业长安跨越与两江新区5家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两江新区企业上汽红岩在万州企业江东机械公司挂牌设立样件基地。

聚力资源同享,扩大公共服务范围

今年秋季学期,万州二中、万州中学、开州中学、云阳中学等4所市级重点高中试行万开云同城化招生,共计投放指标60个。

这是三地重点高中试点联考联招的探索之举,也是2022年万开云同城化发展便捷服务事项之一。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万州聚力资源同享,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让老百姓从区域协同发展中感受到看得见的实惠、摸得着的幸福。

——在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上,万达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协同招生,三地37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互认项目达60个;万开云毗邻地区义务教育就近跨区招生已惠及1300余人,三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达1.1万人次、减少医疗开支558万元。

——在深化人力资源协作上,搭建万达开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依托三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帮助三地劳动者实现就业和流动30万人次;组建三峡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注册用人单位500余家,服务万开云供求双方2300余人次;两江新区协助万州开展企业管理、数字经济、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培训580余人。

——在拓展便捷服务事项上,如期落实川渝通办事项第一批97项、第二批115项,并创新增加万达开19项通办事项;全面完成万开云首批15项同城化便捷服务事项,三地旅游“一码通”、图书馆“一码通”、工伤认定异地调查互认等落地惠民;两江新区帮助万州区销售农特产品、文旅产品5858万元。

此外,万州还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持续深化与渝东北、川东北区县协同协作,在全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中奋楫争先,带头发展、带动发展,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我的这十年

共建双城经济圈 共享普惠生活圈

2020年11月18日,何雪梅至今记得。对她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当天,万州区公安局为来自四川射洪、在万州工作生活多年的何雪梅办理了“一站式”户口迁移。而她,也幸运地成为川渝两地户口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理的万州区首位受益者。

“好方便!迁移户口不再两地奔波了。”拿到新办的户口本,何雪梅由衷感慨道。

“按照之前的户口迁移流程,我需要先在辖区派出所领取准迁证,再回四川射洪原户籍地派出所办理迁出手续,然后拿着迁移证回来重新进行户口登记。”何雪梅说,不仅迁移过程繁复,而且跨省市往返跑,耗时又费力。

变化,始于川渝两省市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没想到川渝两地户口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理政策落地后,10多分钟就在万州搞定了,真是高效又方便!”聊起共建经济圈带来的实惠与好处,何雪梅笑逐颜开。当时,已在万州工作4年多的她,一直想把户口从四川射洪迁过来,以前也曾多次到派出所咨询过,都因为嫌麻烦没能如愿。

尝到甜头的何雪梅,一直都在关注我区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进展成效。

今年6月,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期)经国家验收认定合格,正式封关运行,又一次让她倍感欢欣鼓舞。

万州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等功能于一体,是渝东北、川东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平台,享有多重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可以在这里开展“保税一日游”业务,利用综合保税区的“入区退税”政策,以“先出口、再进口”的方式,解决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手续复杂等问题,极大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

在何雪梅看来,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建成并封关运行,不仅是我区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给渝东北、川东北地区的广大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

“通过综合保税区的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功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得以联通,我们不出国门就能接触到更多正宗‘洋货’。”何雪梅说,这些进口直销商品,因为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售价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她认为,由于商品从国外企业出厂后,由船运、陆运再到保税仓库、销售平台,过程全部由综合保税区监控,进口商品的品质也相对比网上代购、海淘等途径来得可靠。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是打造普惠生活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何雪梅说。

短评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毋庸置疑,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万州发展最大的使命所在、最大的机遇所在、最大的动能所在。

全区上下要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以更强烈的担当、更主动的作为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打造“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万州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