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慧”之光 为全城添彩

发布日期:2022-09-16 10:31 来源:三峡都市报

“智慧万州”实现全区数据互联互通,集社会治理、商贸交易、疫情防控、智能机关等功能于一体。

甘家院智慧农超,市民扫描追溯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

银行内,市民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快速自助办理业务。

“每年夏天,只要遇上暴雨天气,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便会发挥大作用。视频监控一发现有路段洪水带来淤泥,不用人工层层干预,几分钟之内指令就迅速下达,通过调度平台及时调度就近车辆、人员前往清运清扫、冲洗作业,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万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智慧城市”建设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借“慧”之匙 开启城市新生活打开方式

其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只是万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智慧万州”总体规划采用“11131”总体建设框架,即:一个泛在的网络,一个大数据云平台,一个运行管理中心,生态宜居、城市治理、产业提升三大智慧应用领域,一套支撑体系,围绕总体框架规划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管等23个专项。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万州重点聚焦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全力建设网络万州、智慧万州、数字万州。目前已建成云数据中心、公共卫生综合运行管理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核心基础模块;以需求为导向,相继建成智能机关一期、数智政务一体化平台、长江水域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智慧小区大数据平台、“智慧幼教CEBD”学前教育大数据平台、甘家院智慧农超、三峡商贸交易大数据平台、三峡超算中心、三峡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等各类智慧场景应用30余个。通过各种智慧场景的打造,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开启城市新生活打开方式。目前,渝东北区域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已在万州电信建成,并在新媒体、工业互联网、医疗、安防、教育、交通等6个领域进行落地,在牌楼长江大桥、万达商圈等万州标志性区域,通过5G实现3D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市民可实时云看万州地标。

乘“云”而上 大数据开发利用“健步走”

据了解,目前万州建有川渝北上网络干线支点,网络传输、承载能力强。拥有电信和联通大数据智能枢纽机房,其中电信云大数据中心是渝东北区域最先进的DC(数据中心)机房,是中国电信天翼云战略“2个核心节点+31个省中心节点+N个区域节点”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节点。联通通信机房是渝东北最大的通信枢纽中心,主要负责渝东北地区无线通信网络、传输网络、数据网络、有线宽带及电视接入汇聚核心,全区数字存储、处理、计算能力逐渐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力大幅提升。

优越的基础条件,为万州大数据开发利用“健步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系统集成以及迁移上云工作的推进,全区新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计算资源利用率已从传统的20%左右提升到60%以上,并确保了全区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安全可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先行与20多个重要业务部门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交换,并纵向连接重庆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融共享。

以“智”撬动 为高质量生活“添砖加瓦”

经过多年的建设,万州智慧城市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已建成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腾讯云数字经济人才创新中心、绿色智造赋能中心、启迪孵化器、捷科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新媒体产业园、渝万网络直播基地、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启动建设重庆市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建设,规划云计算产业园,汇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上千家,为实现高质量生活“添砖加瓦”。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启动“1115工程”项目,即1个医疗云数据中心,1张卫生专网,1个全民健康信息平台、5类健康医疗云应用。目前已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医疗卫生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健康便民服务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区域协同应用服务平台、区域医保综合监管平台、卫生监督综合监管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容。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建有新冠肺炎个案调查与管理系统、核酸检测采样管理系统、行程码管理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动态管理系统、疫情防控小程序、疫情防控大屏等内容。

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万州将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持续巩固已建成智慧应用成果,全力推动更多智慧场景建设,建立更加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体制机制,以“慧”之光,为全城添彩。

市民感言——

“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头即可完成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并实现在线挂号、化验单查阅等,真是方便又省心。”家住未来城的刘玲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小区物业、手机门禁、生活缴费等真正实现了“智慧化”,足不出户即可便利地获取生活服务、便民服务和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让服务走到了市民身边,让高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数字“说变”——

截至今年6月,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采集数据26.85亿条,建成281.16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已部署场所码2.81万个,疫情防控小程序注册居民突破180万,核酸群检功能已覆盖全区838个核酸集中采样点;

城区5G网络全覆盖,5G用户达到65万,城区灯饰工程实现智能管控,93%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网上办”;

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加到20多亿元。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傅左二/文 记者 冉孟军 付作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