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的定位,将加快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既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举措,又是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我们倍感鼓舞,深感责任重大。”近日,万州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江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谭江峰表示,近年来,全区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走深走实“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全力补短板、强基础、提水平,“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
织牢“防护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达741.77平方公里,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82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良,总体稳定在Ⅱ类,主要次级河流水质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建好“隔离网”,长江消落带栽植中山杉1800余亩,库岸绿化近50公里,全区和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70%,初步形成了长江干流万州段库周消落区绿色生态长廊。布好“监管网”,建立“区——部门——乡镇——社区”四级网格化监管格局,与开州区、石柱县、忠县、云阳县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机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作为生态环境部门,下一步,我们既要肩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又要一以贯之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在前列、作好示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发展示范的“颜值”。全力推进全域次级河流水质提升工作,常态化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整治,进一步提高重点河流湖库水质,着力解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早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防治,为老百姓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加强耕地污染防治,严格管控和修复工业地块建设用地,让老百姓吃得安心、住得放心。聚焦农村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两大领域,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把乡村建设成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升发展示范的“气质”。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指出,今后五年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万州将围绕山清、水秀、地绿,切实加强自然山体屏障圈保护与建设、交通干线沿线绿道建设,综合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消落区、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提升水体生态、山体、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总体形成“一干多支、三带两线”的生态廊道格局。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示范的“价值”。一方面,严格执行“三线一单”,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产业管控政策。另一方面,推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尽可能地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的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泥生产的“协同处置”功能,使工业发展中的固废危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谭江峰表示,区生态环境局全体干部职工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干劲和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加快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