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全国爱耳日,专家提醒谨慎采耳!

发布日期:2021-03-03 16:14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1.png

小时候,在一个阳光不错的下午或者吃饱喝足以后,躺在妈妈的大腿上一边看动画片一边享受妈妈那双温暖的大手给自己掏耳朵…这或许是许多人对掏耳朵最初的记忆。


图片

采耳(俗称掏耳朵)与洗澡、泡脚并称“民间三大舒服”,这两年采耳的风潮从川渝两地吹向全国各地,而且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大有成为下一个风口的趋势。


图片

热心市民肖女士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体验采耳时的感觉:“就你去躺起,然后给你弄,敲、照明、扫耳朵啥的,最后还要洗。一通下来听力都变好了。”

图片


而戴女士则有不一样的体验:“师傅会用眼镜,可能是放大镜吧,上面还有一个电筒,看我的耳朵,然后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那个我也不知是啥,插在耳朵里敲一下,我能听到一点声音,还痒痒的。”

图片

听过上面两位的描述,让人不禁对采耳有些向往,但是一些网友的采耳体验却让人胆战心惊:


“我要为商家说句良心话。我就是靠这个学会手语的”


“采耳的后果就是来医院洗耳朵”


……


一些采耳后引发耳道真菌感染的例子也屡现报端,这让人不禁疑惑:采耳有风险吗?

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家为我们做了解答:

掏耳朵其实是多此一举


耳朵是不能随便掏的,因为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这种物质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时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如灰尘、小飞虫等作用。

耵聍能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掏耳朵。

很多人因为掏耳朵进了医院

由于耳道深且呈弯曲状,自己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而且耵聍很硬,很难掏出来,只会越捅越向里了,尽量不要自己掏;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发炎、感染,甚至长肉芽等。

另外,如果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或不洁采耳,可能出现真菌性外耳道炎,从而出现耳朵痒、耳溢液、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由采耳引发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越来越多。

耳屎太多了 我该怎么办?

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引起耳鸣、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甚至头晕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切勿自行掏耳朵。

医生们解决“耵聍栓塞”一般采用三步曲的方式:

第一步:耵聍部分堵塞且较软时,一般采取专用耳科棉签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轻轻掏出,或者用专用的耳道冲洗系统进行冲洗即可。

第二步:如果耵聍堵满耳道时,没有其它症状,一般会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以软化耵聍后再进行耳道冲洗。使用药液滴耳时,要遵医嘱使用,一般要连续滴三天,每天滴3-5次,每次滴3-5滴,滴完后,最好侧躺5-10分钟,让滴液慢慢渗入耳内,充分地浸透耵聍;滴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耳闷耳痛情况,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第三步:耵聍堵塞耳道,并伴有耳鸣、耳闷等临床症状时,先使用药液滴耳,再用专用耳道冲洗系统进行冲洗,把软化的耵聍冲洗出来,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部分较大的耵聍使用挖耳勺或“耵聍钩”,伸入栓塞的耵聍与外耳道壁的间隙,将耵聍钩取出来。

今年的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
也是第9个“国际爱耳日”,
大家一起正确养护耳朵吧~


图片

图/文 薛传真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