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再次登上《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11日19版)
在《互联网医院给群众就医提供便利》
这篇报道中,
讲述了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及现状,
其中提及了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
不仅可以通过
整合复诊、随访、咨询服务,
让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服务,
还能实现远程会诊与复诊相结合,
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病情,
让患者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线上免费问诊、网上预约护士上门护理、药品邮寄到家、出院随访、药店端在线视频复诊、与村医线上联动……其实,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一直在不断优化功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原来我想怎么着儿也得冻上俩小时,没想到,排队5分钟就做完了。” 12月8日清晨,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急诊楼门外的核酸检测采集点,来万州出差的北京市朝阳区东风乡居民张先生刚做完检测。张先生的“好评”,得益于该院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只需登录小程序,点开核酸检测模块,在网上提交资料、自主选择检测点和时间段,完成在线缴费。受检者既不用到门诊大厅排队挂号和缴费,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小手机大能量
疫情防控派上大用场
2022年春节过后,万州区大批人员要去异乡务工,需要核酸证明。医院优化了一站式“网约”核酸检测系统,成为疫情防控的一个有力抓手。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曾霞介绍:“我院在三个院区设置了采集点,群众在家网上预约,就近检测,实现当天预约,当天检测出结果。”
“医院门诊大厅是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就诊人数众多,彼此穿梭混杂,极易出现二次交叉感染的风险。“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院长张先祥认为,网上预约核酸检测,有效解决了院内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一道难题。首先优化就医流程,把人流和信息流分开;其次在物理空间上,把院里和院外隔离,分不同区域设置多个采集点;再次在时间空间上,加上分时段预约的条件限制,这种立体多维的系统设计安排,极大地缩短了受检者的等待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聚集,确保医务人员和受检者的安全。
改变就医模式
医院转型围着病人“转”
午饭时间,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徐伟熟练地操作着APP图文问诊系统,给患者调整用药:“根据你的血常规,需要再加一片药。”
徐伟介绍,糖尿病、甲亢等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按周、按月调整用药剂量。现在,患者不再需要定期来医院挂号排队,线上就可以问诊。目前,徐伟每个月会接待700余人次的线上问诊。“在线问诊过程中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异常,我可以及时帮他们预约检查、预约住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家看好病,药品送上门。类似徐伟接待的慢病患者,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随访中心的客服人员会依据医生制定的随访路径和在线门诊时段,定期安排好出院、门诊和体检病人与医生进行视频复诊或图文复诊,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在线开具药品处方,医院邮寄药品到家。
互联网医院的功能不止于此。为了帮助常年卧床的患者进行定期护理,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还开通了网上预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上门护理内容包括更换胃管、关节松动训练、导管维护、压力性损伤换药、血氧饱和度检测、检测微量血糖等。
改变思维观念
走出去办院为民解难题
在线问诊、远程会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查看检查报告单、病历复印、护士到家、智能随访等8大功能,一部手机全搞定的全流程就医服务是互联网医院的1.0版本。现在,互联网医院2.0版本已经启动,通过互联网医院把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至基层农村和连锁药店,尤其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近日,该院超声科主任吴强通过互联网医院的5G远程超声空中诊室系统,与恒合土家族乡卫生院为村民杨仕雄进行远程实时会诊。以前,杨仕雄在重庆新桥医院做过心脏病手术,经常要到重庆复查,“坐上一天车,还要住上一晚,劳累且不说,两个人的花销也得不少钱。现在,到卫生院就能看到大医院的专家会诊,复查、吃药很方便,不再往重庆跑了。”
目前,类似恒合土家族乡卫生院的远程会诊新模式,该院在万州区13个乡镇卫生院和39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复制落地,设立远程接诊点,投入经费更换电脑等硬件设备,安装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终端系统,40万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同时,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还授予万州区较大的两家连锁药店——中兴和宏达作为远程接诊点,第一批59家药店已开展顾客在线复诊服务工作。目前,药店端在线复诊日均达到300余人次。
互联网医院“闲置”
三峡经验探索新模式
2021年5月1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为了提高运营效果,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三峡医院出台了调动医生积极性的方案,逐步改变医生的思维观念;制定互联网医院远程接诊点管理规则,在调动连锁药店和乡村卫生室积极性的同时,从机制上规范了在线复诊的质量。
截至2月12日,该院互联网医院84个科室,912名医生开通了互联网诊疗权限,运行9个月,总问诊量已超过25万人次。
大医院家门口
健康扶贫又添新帮手
农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一场大病就可能返贫。究其原因,村民的很多大病都是小病不治拖出来的。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院长张先祥建议,打破区域壁垒,鼓励三级医院在乡村设置远程接诊点,这就相当于把大医院搬到了村民家门口,再加上5G移动通信技术和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等各类可穿戴设备的投放,实现基层检查和上级诊断同步,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的目标,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