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编程赛。

速叠杯比赛现场。
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和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展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近日,由万州区教委、区科协、区科技局、团区委共同主办的万州区第五届中小学科技节区级决赛暨万达开云第三届“启智杯”中小学科技节选拔赛拉开帷幕。
通过本次比赛将推选出优秀选手参加12月6日在开州举办的万达开云第三届“启智杯”中小学科技节决赛。科技是梦想的翅膀,创新是青春的底色。此次中小学科技节选拔赛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这是对全区“科学教育全域化”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推动科技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校园充满科技的活力与激情
选拔赛现场,来自万州区57所学校748名学生,参加了魔方、速叠杯、纸桥承重、无人机足球赛、创意编程赛5个项目的比赛。本次赛事聚焦实战,来自各中小学校的36支精英队伍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智慧与技能的精彩碰撞。
“准备,起飞!”随着老师的口令,孩子们开启了紧张刺激的时间挑战赛。无人机足球赛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手中的操控端,一架架四轴无人机腾空而起。小小的无人机成了赛场上的“足球健将”,同学们两两一组,操控着它们争夺“足球”。孩子们的眼神紧紧跟随,手、眼、脑高度配合。据介绍,他们需通过操控端对无人机进行即时手动操控,穿越障碍,完成相应任务。手、眼、脑一体教育,训练了大脑的条件反射及判断力,学生的耐心都在一飞一落中得以加强,飞行竞争培养了学生的竞技精神。
在一次次思考分析中,一次次拖动积木中,一次次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过程中,思维更加缜密。信息化时代,“编程能力”被认为是孩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切入口之一。当孩子们思考现实世界的问题时,使用代码提供逻辑化、抽象的解决方案,也能够为孩子的智力发育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同学们在比赛中不仅展现了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出色的动手能力,更将团队协作与探索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速叠杯现场,孩子们双手在高速状态的配合下,飞快地不断叠杯和收杯,整套动作下来,手臂、手腕和手指都得到了运动,挑战极限,挑战自己。赛场的另一边,孩子们快速转动魔方,整个校园充满了科技的活力与激情。
万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科技节的推动下,万州科技教育将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以特色课程促学生全面成长
“过去一年,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丰硕,在各类科技创新赛事中斩获市级以上奖项300余项,科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一批校园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学生探究科学的乐园,为本届科技节的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万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近年来,万州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各学校积极优化课程体系、用好资源,培养特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教育体系,同时,完成学生对科学教育的普惠式学习,在兴趣激发和科学素养养成中,发现一批种子选手。重点围绕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种子选手进行培养。重点在科学家精神、高阶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培养,引导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的竞赛或项目,挑战自我并提升创新能力。
“学校力求在区域内发挥科技教育领先的优势,形成我校科技教育特色课程,让科技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课程建设的深入带动学校生态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丰富同学们的学习内容,也丰富同学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未来存在更多可能性。”钟鼓楼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近年来,万州区持续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过建设教学实验室、实施试点项目、开设校本课程、纳入课后服务、强化师资培训、组织师生参赛等多元路径,设立区级机器人编程课程试点学校、培训教师,师生多次获国家级科创奖项,初步形成“普及教育-试点提升-竞赛选拔”的培养体系,助推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现扩优提质。
让科技教育从“活动化”走向“课程化”
科技兴则民族兴,创新强则国家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那就要深化科技教育、培育创新人才。
万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万州将把科技教育摆在立德树人的突出位置,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学校将紧扣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学科壁垒,开发STEAM跨学科校本课程,把无人机、创意编程、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内容融入课后服务,让科技教育从“活动化”走向“课程化”。充分利用中加友谊小学AI机器人馆、万州中学航空航天科技馆等优质资源,打造“一校一品”科技教育特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触科技、热爱科技。
激活“创新基因”,以新科技赋能协同育人。主动拥抱数字变革,推动科技教育与新科技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强化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四地教研交流、名师工作室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运用AI、VR/AR等技术开展科普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丰富科技节活动载体,让无人机足球赛的竞技乐趣、创意编程的逻辑魅力、科学微视频的光影表达,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催化剂”。要深化万达开云四地科技教育协同,共享优质课程、共办竞赛活动、共培骨干教师,让创新智慧在区域协同中充分涌流。
同时,聚焦“实践育人”,以实举措提升科学素养。坚持“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科技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各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科普基地开放日等活动,在院士专家讲座中感悟科学精神,在纸桥承重、魔方竞技等实践中锤炼动手能力,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探索未知领域。建立科技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学校予以表彰,将科技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成为万州学子的鲜明特质。
记者 吴雅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