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制造车间。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报废汽车“凤凰涅槃”
初冬时节,屋外寒风冷冽,寒意袭人,而在重庆林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循环科技产业园拆解车间里,却暖意融融、一派火热忙碌景象。工人正操作智能拆解设备,将一辆报废轿车的发动机精准吊装取出。经过分类、检测后,这台发动机被送往再制造生产线,通过激光熔覆等先进工艺重获新生。
“你看这个曲轴,经过再制造技术处理,性能可以达到新品的95%以上,成本却只有一半。”车间主任刘东指着一批正在检测的零部件介绍。在这片110余亩的产业园里,每年有上万辆报废机动车借助绿色循环技术实现“凤凰涅槃”。
“这台全自动拆解流水线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效率比传统人工拆解提升5倍以上。”在拆解现场,技术负责人刘自清边演示边说道。2024年,林海集团在循环科技领域申请国家专利十余项,多项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为行业绿色转型注入硬核动力。
毗邻的汽车钣喷中心则是另一番景象。在全封闭的无尘车间内,操作人员正身着专业防护服,为事故车进行喷涂作业。“这是渝东北地区首个投入使用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系统。”钣喷中心经理黄鹏飞介绍道,“其采用的低温催化氧化技术,能实现高达95%以上的有机废气净化效率,不仅使VOCs减排最高可达99%,整体运行能耗也降低了30%以上,实现环保与节能的双重突破。”
精准服务护企发展
作为万州区工商联主席单位,林海集团的创新活力,正是万州民营企业积极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也折射出区工商联在政策传导、精准服务企业中所展现出来的桥梁作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林海集团董事长王敏表示,为激发企业硬核创新能力,她经常会同工商联班子成员深入民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既及时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快速响应、协调解决;又聚焦企业在技术升级中面临的共性政策障碍与制度性门槛,系统梳理形成专项建议,推动相关部门优化实施细则,形成了“既解决当下问题,又破除长远障碍”的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区工商联已组织政策宣讲会20余场,累计收集企业问题诉求230余项,并针对融资、用工、市场准入等共性难题,搭建“一对一”纾困机制,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累计收集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8件,组织提交区政协集体提案14件、个人提案14件,多项建议得到采纳落实。
“我们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绿色循环产业,加快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推进智能制造能力迭代升级。”王敏表示,企业正以打造渝东北绿色循环示范标杆为目标,不断完善从回收拆解到再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努力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民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