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金花葵开出“致富花”

发布日期:2025-11-11 09:06

村民采摘金花葵。

记者 杨琦钜 文/图

清晨六点,朝阳初升,万州区新田镇幸家村的金花葵种植基地已然热闹起来。金色的花海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数十位村民穿梭其间,手指在花间翻飞,熟练地采摘着娇嫩的花朵。

“这花好看还能挣钱,采一朵就是一份收入呢!”村民谭功琼边说边将刚摘下的金花葵轻轻放入篮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金花”绽放采收忙

大山之中,金花盛开。

新田镇幸家村的金花葵种植基地,饱满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村民们或手提小桶,或身背背篓,忙碌地采摘盛开的金花葵。

“每天天不亮我们就来采花,要赶在太阳完全出来前摘完,这样能保证花朵的新鲜度。”村民谭功琼告诉记者,如果摘迟了,花色乌青,烘烤后成色不好,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段时间,她每天能采摘近50公斤鲜花,日收入有50多元。

基地里,村民们的双手在花丛中灵活地采摘。不一会儿,每个人的篮子里都装满了金灿灿的花朵。采摘下来的鲜花被运输到村里统一的收购点,进行称重、验花、登记,随后将被立即送往村里的加工坊进行烘干处理,以锁住最佳品质。

“今年的金花葵长势喜人得很!”看着热烈绚丽的花开景象和忙碌的采摘场景,幸家村首次种植金花葵便迎来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幸鼎君满是喜悦。


党建引领促振兴

金花葵产业对于幸家村而言,是一次全新尝试。

去年,在区农业农村委、新田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金花葵种植项目被提上议程。“当时很多村因为不了解金花葵的种植技术和市场效益,顾虑重重,打了退堂鼓。”新田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幸家村率先承接了这一试种任务。

对幸鼎君来说,金花葵种植毕竟是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为此,他前往重庆巫溪、湖北京山等金花葵种植区实地考察。“外地成功的种植经验和可观效益,让我们坚定了发展这个产业的信心。”幸鼎君回忆。考察结束后,村党支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可行性。

面对部分村民“从来没种过,卖不出去怎么办”“亏本了谁来担”等疑虑,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院坝会,由党员干部带头宣讲政策、分析市场,细致介绍金花葵的经济价值和合作保障机制。同时,村集体率先利用闲置荒地开展示范种植,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在新田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运营模式,主动与药材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消除农户销售顾虑。种植过程中,党组织还协调农业专家、“土专家”定期深入田间开展技术培训,从育苗、移栽、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精细化指导,确保金花葵种得下、长得好、效益高。


“金花”铺就致富路

据了解,虽然今年是试种,只种植了30亩金花葵,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约7万元的增收。“这仅仅是个开始。”幸鼎君指着连绵的金色花海说道,“今年效益很好,我们计划明年把种植面积扩大,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一朵朵金花葵,也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村民幸坤益算了一笔账:“现在种金花葵,亩产近1500公斤鲜花,公司保底价收购,一亩地大约能挣3000元,与以往种植玉米、红薯相比,金花葵亩产效益翻了近三倍!”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金花葵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移栽、管护到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让留守在村的老人和妇女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链的延伸正在为幸家村创造更多价值。在村委会旁的加工坊里,新购置的烘干设备日夜运转。“鲜花烘干后,价值还能提升20%。”幸鼎君介绍,“现在我们正准备注册幸家村金花葵商标,打造自有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展望未来,幸家村的金花葵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迈进。“我们要把金花葵产业打造成幸家村的特色产业,让这朵‘金花’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花’。”幸鼎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