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殷勇目送消防车出警。

完成救援任务后,谭殷勇满脸黑灰。

谭殷勇指导队员训练。

谭殷勇帮助队员正确着装。
记者 尧华燕 文/图
他个子不算高大,却在“火焰蓝”制服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脸庞因常年训练被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却目光如炬,写满坚毅。
“谭殷勇,人如其名,英勇无畏,是真正的英雄。”熟悉他的人都如此评价。
“他之所以英勇,是因为心中有信仰。”一位与谭殷勇并肩作战多年的队友这样说。在众人眼中,他不仅有勇有谋、经验丰富,更心细如发、信念坚定。他将自己的社交账号命名为“平安逆行”,这正是他内心信念的最佳诠释。
为了守护群众的平安,他选择一次又一次地逆行——在熊熊燃烧的火场、汹涌湍急的洪水、深不见底的天坑险境,他用坚定的身影守护生命,传递平安。
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我们走进万州区消防救援局高笋塘消防救援站,走近谭殷勇的“逆行”人生。
“搓板腿”见证峥嵘岁月
早晨八点,高笋塘消防救援站的训练场上,谭殷勇正在组织晨训。俯身检查装备时,训练裤微微上提,露出一双令人动容的小腿。胫骨处布满凹凸不平的骨痂,犹如老式搓衣板。
“这是我在消防战线奋斗24年的‘功勋章’。”谭殷勇笑着说道。
1983年6月,他出生于重庆市丰都县,2001年参军入伍,从此与消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优秀的指导员,这双腿见证了他的每一步蜕变。刚入伍时,为练就过硬本领,他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加练,晚上熄灯后进行强化训练。消防车出水操、6米拉梯、挂钩梯……每个项目,他都要反复练习上百遍。
“记得有次训练攀登,小腿狠狠撞在梯子上,顿时肿起一个大包。班长让我休息,我却悄悄找卫生员做了简单处理,第二天继续照常训练。”谭殷勇语气平静,仿佛在讲述一件寻常小事。
在许多人看来,谭殷勇骨子里就有一股不甘人后、永不服输的拼劲。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他从一名普通新兵一步步成长为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消防尖兵。在多次业务比武和竞赛中,他屡创佳绩:全市消防部队消防车出水操第一名、6米拉梯与挂钩梯联用操第一名、总队特勤比武高空救助操第二名、总队业务运动会4×100米第二名、两人五盘水带连接第二名、高层建筑内攻操第二名、攀登六米拉梯第三名、渝东片区吸水管连接第一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汗水与坚持,是对身体与意志的双重磨砺。在训练场上,谭殷勇常说:“我就是排头兵。”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双腿反复肿了又消、消了又肿,但他从未喊过一声疼。至今,他的小腿仍如“搓板”般坑洼不平,他却淡然处之。对消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感染并激励着全队指战员,带动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业务骨干,谭殷勇在组织训练时始终坚持“贴近一线、贴近实战”的原则,有意识地将训练设真、情况设险、困难设足,让队员们在复杂艰险的环境中锤炼专业能力,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攻坚打赢能力。
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在业务赛场上屡获殊荣,而这一切,也深深烙印在那双日益粗糙坚硬的“搓板腿”上。
“平安逆行”诠释使命担当
“平安逆行”,这是谭殷勇社交账号的名字,是他对消防事业最朴素的诠释,更是他24年消防生涯的真实写照。
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
2009年7月11日,35名“驴友”在重庆潭獐峡遭遇特大山洪。
时年38岁的“驴友”“烟花”被困在悬崖峭壁上,拨通了求救电话。随后,一场近乎挑战人类极限的救援开始了。
冒雨沿着山路前行十多公里后,谭殷勇发现了蜷缩着的9名“驴友”,并看到对面山崖上的“烟花”。4名官兵组成攻坚队,顺着救援绳下到谷底。
黑夜里,“全是像水龙头开到最大时那么急”的洪流裹挟着石头和泥沙,摆在谭殷勇和他的队友面前的最大考验是如何渡过10米宽的激流。
他们首先尝试抛射救生抛投器,却发现无法将保险绳有效固定,只能选择强行渡河。
将安全绳一头捆在树上,一头拴在腰间,消防队员试图通过撞击起的浪花判断水下石头的位置直接过河。但谭殷勇等多人试了四五次,都被汹涌的激流冲倒,行动宣告失败。
现场调整方案,消防员先往上游走十几米,再奋力朝着对岸沿斜线游,希望能借水流冲到“烟花”所在位置。水性和体力最好的谭殷勇再度临危受命。游过两三米,谭殷勇已经异常劳累,他抱住一块石头,探出头来想喘口气,结果连人带石头一起被冲走。
“当时完全靠求生的本能在坚持。”他在水下用尽全力,抱住了第二块石头,这次终于稳住了。一点一点朝向斜下方前进,精疲力竭的谭殷勇看准时机上了岸,拉起了一条斜跨两岸的绳子。
过河后,新的考验来了:岩石非常陡,没有路,也没有可以抓住的树枝藤蔓,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激流。在同伴们提心吊胆的注视下,谭殷勇花了半小时才小心翼翼地爬到距离“烟花”脚下3米的地方,把带上去的绳索和自己的安全带系在“烟花”顺下来的藤蔓上,再递上去。由于受到惊吓和体力上的消耗,“烟花”在上面犹豫了20多分钟才敢顺着绳子下来,在谭殷勇的保护下,又花了半个小时才到达安全位置。
超乎常人的体力、技巧和勇气,让谭殷勇赢得了这场生死考验。
仅仅一个多月后,另一项困难重重的救援任务又摆在了谭殷勇面前。
巫山县曲尺乡有一个天坑,千百年来,无人敢下到里面一探究竟。2009年8月26日,谭殷勇为了救人,下到这个坑口直径只有两三米的笔直深坑中。当天,一名青年坠落其中,生死未卜。谭殷勇与战友们急赴现场参与救援。
“作为消防队员,如果不敢下去救人,我丢不起这个人。”谭殷勇主动请缨,带着30多公斤的装备、身系钢丝绳悬空而下。下去10多米后,已伸手不见五指,手电光映照下的坑壁全是长满青苔、犬牙交错的岩石。
继续下行40多米后,洞穴一分为三,在居中的小洞穴口,谭殷勇发现了一只鞋。沿着这个直径仅半米的小洞穴继续笔直往下80多米后,他终于到达洞底,发现了坠落的青年。
谭殷勇忍着极度的劳累和洞底的寒冷,在长达40多个小时的搜救后,将青年带回了地面。走出洞口后,他的抢险救援服被钢丝绳磨破,肩膀出现数道伤口,渗出了鲜血。
“干了这一行,我当然不能放弃。”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2010年7月19日,城口县庙坝镇场镇至县城方向出现山体滑坡,将流经庙坝镇的罗江河阻断,形成堰塞湖,直接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专家讨论后,决定采用炸药对堰塞湖孤岛进行爆破,以增大泄洪量,解除威胁。谁去护送爆破专家和炸药,让他们横渡过河呢?这个人必须水性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过硬。
“请让我上!”在危急关头,谭殷勇站了出来。他身系安全绳携带炸药游至河面30米处时,顺流而下的一股洪流大浪凶猛扑来,导致身体重心失去平衡,瞬间被洪流吞没,在场的战友们急忙奋力把他拉回岸边。
谭殷勇毫无畏惧,再次横渡。刚一下河,又一股洪流向他扑来,巨大的力量差点将他冲到决口处。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水性,谭殷勇将绳索牢牢抓在手中,咬紧牙关,半小时后,他终于冲破洪水的阻拦游到孤岛上。
随后,在3名战友的帮助下,他利用绳索将爆破专家和炸药包护送到孤岛上,并成功实施爆破,解除危机。
24年的消防生涯中,谭殷勇参加类似的救援2000余次,救助群众100余人。而每一次救援,每一张“成绩单”的背后,都浸润着他的血汗和热爱,承载着他对生命的敬畏,对逆行的执着。
从“尖兵”到消防“教头”
2025年,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谭殷勇被任命为高笋塘消防救援站指导员。
岗位变了,但他的初心未改。
“以前只需要往前冲,现在更要思考如何让大家既能完成任务,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人人都能平安归来。”谭殷勇说,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安全教育,他还时常创新开展“平安”主题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提升队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
作为指导员,谭殷勇深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利用专题会、主题会等,和队员们交流思想、分享心得。而在工作群里,他则时常分享救援经验和安全提示。
“指导员有个习惯,每天晨训时,都会对大家喊一嗓子‘平安出去,安全归来’。”一名消防员说,这八个字,承载着他对每个队员的牵挂。
作为指导员,谭殷勇不仅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更在训练方法上不断创新。
高笋塘片区老旧小区多,设施老旧,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为了提升救援效率,谭殷勇带领骨干力量,深入调研辖区特点,创新推出“小巷消防战法”。根据经验,他总结提炼的“窄巷快速出水操”“多层建筑接力供水法”等新训法,大幅提升了在老城区的灭火效率。
“训练要贴近实战,更要与时俱进。”谭殷勇说,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和更高的安全要求,他积极主动学习灭火救援新技术,特别是针对化工火灾的灭火救援,他将安全理念内化为惯性思维。“不能见火就冲,每次灭火救援前,必须了解清楚是否断电断气、是否有危化物品,才能做到科学安全施救。”谭殷勇说,这并不是畏缩,而是对安全的敬畏。
在队员们眼中,谭殷勇既是严师,更是兄长。
新入队的一名消防员因训练成绩不佳而消沉。谭殷勇发现后,没有批评,而是在晚饭后找他散步。训练场边,谭殷勇卷起裤腿,给他看自己的“搓板腿”:“我当年也不是天生的业务尖子。这双腿上的每一个伤疤,都记录着一次成长。”
此后,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带这名队员加练,三个月后,这名队员的业务技能突飞猛进,后来在业务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指导员就像我们的大哥。”消防员任普说,“训练时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生活上却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
“消防救援站不仅要救火,更要服务群众。”这是谭殷勇常说的话。
针对老旧小区消防设施老旧、数量不足的问题,谭殷勇创新提出“微型消防站”概念,在社区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培训物业人员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站里的荣誉室内,谭殷勇经常给新队员讲述每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新队员理解了“消防”二字的重量。他还邀请被救群众来站里座谈,让队员们直观感受肩负的责任。
随着第34个全国消防日的到来,谭殷勇比平时更加忙碌。眼下,他正组织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带领队员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消防演练和知识普及。
二十四年逆行守护路,从战斗员到指导员,从“搓板腿”到“平安逆行”,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谭殷勇为守护平安英勇无畏的初心。
“只要这双腿还能走动,我就会一直坚守在消防一线。”谭殷勇说,“我愿做万家灯火的‘守夜人’,永远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平安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