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成敏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万州成功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这一殊荣在万州以法治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近年来,万州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构建“2+14+96”的示范创建推进体系,以头雁领航,打造一流决策环境;以服务领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改革领路,打造一流执法环境;以治理领跑,打造一流社会环境,持续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打造法治新高地。
头雁领航,打造一流决策环境
“关键少数”是推动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万州紧抓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程序,推动领导干部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让“开门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成为常态。
“坚持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不仅规范了公权力的运行,也依法保障了区内企业、群众的合法权益,更有效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促进政企和睦、政群和谐。”区依法治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决策,万州探索形成系列制度良方:推行部门、乡镇街道“一把手”现场述法与网上述法,让“台前承诺、台后落实”成为常态;率先建立区政府重大经济审查规则,为违法决策、专断决策、拖延决策套牢“紧箍咒”;建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列席常务会议制度和公职律师统筹调配使用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邀请行业专家、公民代表列席经济、民生等领域议题,使重大决策广纳贤言、集思广益,让科学民主法治之花在决策中绚丽绽放。
服务领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商品车运输通行证问题,3天就得到答复。今年4月《关于优化万州城区重型、中型载货汽车通行管理的通告》实施后,我们的板车能直接开抵装运码头,再无需卡时间、绕远路。”在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物流发车区,企业有关负责人邱毅望着满载商品车的板车驶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变化,正是万州区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万州将法治触角延伸至企业“产业链”,打造惠企利民“法治引擎”,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闪亮名片。
为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万州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市场准入“非禁即入”,2023年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位居渝东北首位,并率先实现万达开三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深化“百名青干进民企”行动,加大民营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梯次培育力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为提振企业内生动力,万州实施“万般难,周(州)全解”专项行动,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为企业纾困解难。为鱼泉榨菜等109家企业提供风险防范帮助,20余个部门落实“首违慎罚”等措施,办理柔性执法案件4.92万件次,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度与坚实支持。
为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万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帮办代办”“周六不打烊”“7×24小时自助办理”等特色服务品牌,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达100%。建成全市一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实现互联网无人律所全覆盖,“先诊疗 后付费”信用就医等创新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改革领路,打造一流执法环境
正午时分,瀼渡镇一家鱼庄内座无虚席,老板魏世华正热情待客。而此前,频繁的各类检查曾令他愁眉紧锁:“以前月均迎检至少3次,从准备、陪查到整改,费时耗力还影响生意。”
针对“多头执法、标准不一、频次过高”等痛点,瀼渡镇以“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破题,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组建由镇长牵头,综合执法、市监、环保、消防等多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大幅减少重复检查,让商家得以安心经营。
近年来,万州精准把握执法的尺度和温度,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3年以来平安法治领域改革经验获全国性肯定评价13次。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构建“人防+技防”渔政执法监管体系,首创“3+X”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推动“严格执法”与“以人为本”融合发展。
推行行政执法人员“街道派驻+乡镇包片”,在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中率先成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大队,落地运行加油站、城市噪声污染、旅游景区等6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积极打造“1+3+N”文化执法体系,推动“力量下沉”与“效能提升”融合发展。
依托“执法+监督”执法办案数字应用,实现行政执法全程网办,2024年以来累计线上办理案件4017次。将“扫码入企”嵌入“执法+监督”全链条,构建“扫码留痕—数据归集—整改跟踪—效能评价”闭环机制,实现执法检查全程留痕、可追溯。
治理领跑,打造一流社会环境
万州作为三峡库区移民任务最重、管理单元最多的区县,基层矛盾纠纷涉面广、跨时长。近年来,万州下移治理重心,将社会治理融入百姓大情小事,助推移民安稳致富,推动社会治理“常态治、长效治”。
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迭代升级“五长制”,发挥“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的“探头”“哨点”作用,使之成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通过“领导干部”进商铺,“三官一律”进社区,“五长联动”进楼栋,已累计发现并解决问题万余个,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我们还持续完善‘诉调、警调、访调、复调、检调、公调’六调对接新模式,推进多元调解‘融网进楼’改革专项行动,创新制定《非法集资风险线索核查处置工作指南》,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高达99.2%。”该负责人介绍。
同时,为化解行政争议,创新培育“三峡平复”复议品牌,在全市首创乡镇(街道)行政复议便民接件点,建成73个“家门口的复议站”,行政复议首选率从2020年的37.5%跃升至81.57%,位居全市前列。探索争议分类化解“三色档案”,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从2020年的84%提升至91.71%,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效彰显。
良法善治,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万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实现争当渝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争做新时代山区库区现代化排头兵、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三个定位”,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