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涛 应艳丽
随着万州三峡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幕,一座兼具地域特质与现代精神的文化新地标,在平湖之畔冉冉升起。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新生,更是三峡文化向长江文明传承的深度呼应。它的开放,将为区域文化服务、三峡文化传播乃至长江文明创新传承,注入鲜活而持久的活力。
它是三峡文化的“活化载体”。三峡不仅是雄奇的自然奇观,更孕育了深厚多元的人文沃土。这里既有千古流传的三峡诗词文艺母题,也有川剧、川江号子、川东竹琴、金钱板、薅草锣鼓这样的地域文艺符号,更有“中国戏剧万州现象”这样的文艺繁荣创新。未来,艺术中心将践行“文化惠民”理念,推出多层次票务政策,让市民、学生、游客等群体均能共享文化成果。当艺术文化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内容,城市的人文气质与市民的文化自信便会同步提升,进而助力万州从“地理枢纽”升级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码头”。
它是长江文化带的“联动节点”。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兼具整体性与多样性。三峡文化艺术中心地处三峡腹心的万州,如同“桥梁”和“窗口”,既向内深耕三峡本土文化,又向外引进国内外精品艺术,兼容并蓄、开放创新。此次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文华奖评奖活动中,三峡文化艺术中心作为重要展演场地,上演三部参评剧目,充分展现其以文化为纽带的核心价值。未来,这里可通过“节演赛展”矩阵,推动川剧变脸与黄梅戏对话、川东竹琴与苏州评弹互鉴,以跨区域联动让流域文化在交流中凝聚共识,让长江文化带的“和而不同”愈发鲜明。
它是长江文化创新发展的“催化器”。未来,三峡文化艺术中心还可通过扶持本土创作、举办跨区域展演、组织文化论坛、开展艺术家驻留计划、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等举措,成为串联川渝、两湖、江浙等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枢纽,进而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长江文化共同体。
当三峡文化艺术中心既能孵化扎根本土的佳作,又能承接国际水准的艺术展演;既为市民持续提供优质精神文化大餐,又能联动沿线城市打造长江文化嘉年华,三峡文化便会随江声远播,长江文明也将因三峡的这份实践,变得更加丰盈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