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城文旅街区,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围观。记者 黄建桦 摄

南滨公园,万州大讲堂系列活动。

天生城文旅街区,飞天剑侠和仙女散花表演。记者 侯本艳 摄

三峡剧院,儿童剧演出。

红花地码头,民俗文化表演。
华灯初上,万州城在长江波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近日,万州区以“文化惠民、艺术润城”为主题,推出一系列常态化演出活动,覆盖剧场、街区、公园、游轮等多种场所,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从传统川剧的铿锵锣鼓到现代儿童剧的欢声笑语,从百姓大舞台的草根才艺到沉浸式话剧的震撼体验,万州正以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展现城市文化魅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这座城市沉浸在永不落幕的艺术氛围中。
天生城文旅街区: 周周有戏,百姓舞台绽放光彩
每逢周三傍晚,天生城文旅街区便开始热闹起来。舞台灯光渐次亮起,照在观众期待的脸庞上。这里是万州文化演出的重要阵地,每周三晚的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以综合性节目满足不同观众需求。一位带着孙子的老人笑着说:“每周三我都来,节目不重样,孙子看得可开心了。”
而每周五、六晚的万州文艺“村超”活动,则将气氛推向高潮。这个百姓大舞台已成为各镇乡街道文艺队伍同台竞技的乐园。上周末,来自长岭镇的民间舞蹈队表演了《丰收舞》,队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稻穗,舞步欢快有力,赢得阵阵掌声。紧接着,川剧团的川剧变脸艺人登台,一个转身、一个挥手,脸谱瞬息万变,引得台下惊呼连连。声乐、器乐、舞蹈、曲艺、戏曲、民俗、魔术、杂技、话剧、武术等节目轮番上演,这里没有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只有对艺术的共同热爱。
万州艺术街区:
非遗展示与惠民演出相结合
步入万州艺术街区,青石板路两侧的传统建筑与现代艺术装置相映成趣。每周一至周五晚,这里同时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和非遗展示展销。
在糖画摊位前,手艺人李师傅以勺为笔,以糖为墨,手腕轻转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跃然而出。孩子们围在摊位前,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神奇的创作过程。“以前这些手艺只能在庙会上看到,现在每周都能欣赏到,还能亲手体验。”一位正在学习剪纸的年轻人说道。演出与非遗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滨公园:
万州大讲堂,讲述城市故事
沿江而建的南滨公园,每周五晚便成为知识的海洋。这里以“以讲为主、演讲结合”的形式,开展万州大讲堂系列活动。上周五,文史专家王教授以“万州:从古驿道到长江枢纽”为题,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台下,数百名听众或坐或站,专注聆听,不时低头记录。
讲至精彩处,三峡民歌队的队员们即兴演唱起古老的船工号子,粗犷悠扬的歌声在江面上飘荡,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帆影点点的年代。这种演讲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讲述万州故事、传播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实现文化润心、文化育人。
专题剧场:
传统艺术与儿童剧并重
南浦剧场内,周一晚上的曲艺周周演准时开场。评书演员一桌一扇,声音抑扬顿挫,将一篇故事说得扣人心弦。台下座无虚席,老戏迷们闭目击节,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而在复兴剧场,每周五、六晚的川剧周周演更是场场爆满。舞台上,青年演员水袖轻抛,唱腔婉转,台下叫好声不断。
与此同时,三峡剧院每周六下午的儿童剧则为家庭观众带来欢乐与教育并重的观演体验。舞台上,三只可爱的小猪与“大灰狼”斗智斗勇,台下的小朋友们时而紧张地攥紧拳头,时而开怀大笑。剧终时,演员们邀请小朋友上台参与互动,现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特色场馆:
沉浸式演出与驻场表演
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每周三、五、日下午的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沉浸式表演总能吸引大批观众。演出不再局限于舞台,演员穿梭在观众之间,用地道的万州方言讲述三峡移民的感人故事。
金狮剧院每晚的旅游驻场演出则以杂技专题展演吸引游客驻足。顶技、蹬技、柔术,一个个惊险刺激的动作让观众屏息凝神,又在表演成功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而在节假日夜晚,平湖游轮迎来三峡曲艺团的精彩演出。游轮缓缓行驶在平湖之上,窗外是万州璀璨的夜景,舱内是韵味十足的曲艺表演,二者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水上文化体验。
室外演出灵活调整
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万州常态化演出活动注重灵活性与适应性。上周四下午,原本在天生城文旅街区安排的演出因突降小雨而临时调整至室内,工作人员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现场公告告知观众,确保了活动顺利进行。“我们会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室外演出,确保观众获得最佳观演体验。”活动负责人表示。
万州通过常态化演出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选择。下一步,万州将继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让艺术融入生活,让文化点亮城市。在这座“不打烊”的文化盛宴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受艺术带来的感动与力量。
记者 向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