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提问。

高峡平湖 美丽万州。记者 侯本艳 摄
10月21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主体活动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万州举行。本届人才节以“才聚大三峡·赋能大产业·服务大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集人才交流、智慧碰撞、招才引智、项目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平台,进一步强化人才对渝东北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计划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
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是城区人口突破100万人、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外唯一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大区,万州正锚定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设战略使命,加快打造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三峡库区经济中心,阔步迈向“常住人口200万人、城区建成面积200平方公里”的“双两百”大城市。
城市发展,人才为先。近年来,万州区携手渝东北兄弟区县,连续举办了两届重庆三峡人才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6000余名、签署人才项目(协议)122个。本届重庆三峡人才节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下,由万州区委、区政府主动领衔,再次联袂渝东北9区县共同举办,主体活动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开展。计划签订人才项目、协议10个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引进企业实用人才1000名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
优化升级“1+11”模式
据悉,本届人才节在整体设计与内容安排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形成了以1场开幕式和11个专场活动为核心的“1+11”整体安排。
“1”即是在10月31日上午举行的主活动,将首先举行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启用仪式,随后集中发布渝东北10区县人才政策、“揭榜挂帅”项目、人才需求目录,签订系列合作协议,为“重庆—匈牙利医疗检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向有关院士、教授颁发聘书。在压轴环节,部分院士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将作主旨演讲。
11个专场活动具体分为“6221”的结构,即6场产业研讨活动,即先进材料、未来产业、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医疗科技产业、交通物流5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和1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旨在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2场人才招引活动,包括市内外高校引才活动和大型人才招聘会,将整合渝东北10区县岗位资源,广泛吸引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扎根库区、共建三峡;2场青年人才专项活动主要是“青年人才荟”和青年人才联谊活动,着力搭建青年风采展示和情感交流平台,激发创新活力;1场文艺人才创作成果展示活动,充分依托万州“四团同城”的文艺资源优势,融合音乐、舞蹈、曲艺、川剧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现文艺人才创作成果,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呈现四大创新亮点
据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重庆三峡人才节呈现出四大创新亮点:一是活动举办更加权威,首次成为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专场活动,从区域性活动升级为更高层级的交流平台。二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成“1+11”活动内容,覆盖领域从往届侧重教育、医疗,扩展至现代制造、现代农业、交通物流、卫生健康、青年人才招引等多方面,内容更丰富。三是参与嘉宾更加重磅,首次邀请8名外宾亲临,并邀请了20余名院士、专家,10余家头部或知名企业组织嘉宾阵容,数量与层次远超往届。四是产才融合更加紧密,所有活动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设计,如院士带队深入企业“把脉问诊”,交通物流研讨对接区域“十五五”规划,确保活动实效性强、支撑有力。
今日之万州,正凭借其枢纽优势与战略机遇,致力于将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此诚邀全球人才携手万州,共赢未来。
◎问答摘登
【问答1】
拓展人才生态圈 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人才交流、项目对接的重要平台,重庆三峡人才节通过三大举措着力拓展人才生态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构建区域共同体:建立“一区主办、区域协办”机制,推动渝东北10区县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前两届签署项目(协议)12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835名,提供岗位1.9万个。建成渝东北博士联盟、就业联盟、教共体、医共体等共享平台,并积极拓展与万达开、友邻省市及东西部协作地区的合作。
二是扩大人才朋友圈:以乡情纽带邀请院士专家参与指导;推动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7所高校深化校地合作;融入国际网络,成立诺贝尔奖工作站及重庆—匈牙利医疗检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三是搭建合作项目库:去年以来,共同发布高层次紧缺人才岗位393个、“揭榜挂帅”项目34个。本届人才节组织多名院士专家从各领域开展专场研讨与企业问诊,力争达成深层合作。成果显示,自首届以来,渝东北引进人才5万余名,研发投入59亿元,转化项目292个,10区县GDP总量破5000亿元。本届将持续深化“五个联动”“五个统一”,共筑人才品牌。
【问答2】
赋能大产业推动产才双向奔赴
近年来,万州围绕做大做强“3233”现代制造业体系,坚持以产业凝聚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升级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探索实施“以编引才、双聘共用”“人才+项目+平台”等模式,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有力助推了万州产业能级持续跃升。
本届人才节将举办科技创新赋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开展技术对接、项目对接、校企对接等系列活动,力争转化一批创新技术、促成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一批创新项目。未来,将以制造业产才融合为主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人才搭台子、铺路子,让人才“唱主角、站C位”,为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和“双两百”大城市筑牢产业根基。
未来重点举措包括:做强高能级产业吸纳人才,聚焦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医药化工等主导特色产业,扩充就业容量,推动人口从“净流出”向“双向流动”转变。引育高能级产业形态集聚人才,突破低空飞行器、AI模型、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以产业磁场集聚高层次人才。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利用8所高校资源及引才政策,推动规上企业“背靠”高校院所,创建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
【问答3】
诺贝尔奖工作站启用 深化国际医疗合作
诺贝尔奖工作站筹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组建涵盖物理、生物信息、肿瘤、人工智能等领域60余人的多学科团队,构建泛癌单细胞数据库及图谱,成果发表于《Nature》,开发了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早诊、阿秒激光与AI融合等先进技术,提升肿瘤早诊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匈牙利分子指纹研究中心等签订3项科研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多国科研力量协同的国际创新网络。
10月31日,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将正式启用,同时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新院区门诊在高铁片区投入试运行,重庆-匈牙利医疗检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将揭牌。
接下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将以市、区两级人才科技创新政策为重要依托,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集聚与政策红利优势,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系统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聚焦阿秒激光技术应用、肿瘤早期诊断、AI医疗算法研发等核心领域,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快激光临床研究与产业创新高地。二是着力推动平台升维,深化拓展中匈药械临床合作。三是深化国际多元合作,创新跨领域技术融合生态。
【问答4】
两场招聘会启动 “四万行动”引才留才
今年的人才节,汇集了“三类人才”需求清单,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两场引才活动。
第一场,针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缺口问题,策划了“市内外高校校园招聘引才活动”,已于9月启动。第二场,针对渝东北企业实用人才缺口问题,策划了“筑梦大三峡·就在渝东北”暨“对口援库区·携手促就业”大型人才招聘会。活动将于10月31日(星期五)上午,在三峡之星体育馆与开幕式同步开展,汇聚200多家优质企业,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将吸引万余人次参加。
人才在“引”更在“留”。今年万州区推出了“万才荟万”人才行动,拿出真招实策、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帮助人才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具体为:
“万有引力”引才留才集聚行动。对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提供从安家补贴、购房补助到科研配套的全方位支持,对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新引进的博士12条、硕士6条支持举措;对急需紧缺人才,采取6条引进支持措施;对企业实用人才,提供就业补贴、安居保障等12条支持措施,让人才在万州开好头、起好步。
“万里鹏程”培育培养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新万州“平湖人才”计划,支持大家组建团队、申报项目,鼓励“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方式,让人才在万州有平台、有发展。
“万马奔腾”创新创造助力行动。建强博士联盟,打造“平湖智库”,定期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并授权企业自主评价人才,让人才在万州敢创新、能创造。
“万家灯火”安居安心保障行动。提供200余间人才驿站、3400余套人才公寓和购房补贴等全链保障安居。定期组织开展“三峡之恋”交友、城市马拉松、演唱会等活动,让人才在万州不仅能安居乐业,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问答5】
以节会为纽带 集聚青年人才
举办节会活动集聚青年人才方面,主要目的为以下三方面:
以节为媒,构筑青年才俊“初见舞台”。本届人才节精准定位青年特质,旨在以一场青年元素十足的盛会为媒,搭建与青年人才初次见面、展现城市青春活力的盛大舞台。特别是为青年专设的“青年人才荟”和联谊活动,从一开始就传递出“万州欢迎青年、理解青年、需要青年”的强烈信号,拉近了与新一代人才的心理距离,完成了从“未知”到“初见”的关键一步。
以节铸桥,打通青年扎根三峡“深度渠道”。本届人才节致力于成为连接青年梦想与库区现实的坚实桥梁,推动青年人才从“心动”走向“行动”。一是搭建“就业直通桥”,通过整合渝东北10区县优质岗位资源举办的市内外高校引才活动和大型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直面机遇、一键直达的渠道,有效降低了青年求职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二是构建“事业成长桥”。依托6大产业研讨会及专题讲座,帮助青年前瞻性把握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将自己的专业与库区所需紧密对接,实现个人职业规划与区域发展蓝图的同频共振。三是铺设“情感融入桥”。专设的青年联谊活动,直面青年扎根过程中的社交需求,旨在帮助他们建立本地朋友圈,从“过客”变为“归人”,实现更深层次的情感扎根。
以节领航,激活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长效生态。人才节的更高价值在于以活动为起点,激活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持续动力。一方面,以平台引活力,另一方面,以机遇引未来。
记者 尧华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