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法人员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记者 李成敏 通讯员 蒲双静 文/图
稻浪翻金,又迎来一年的丰收季节。“公路上晒粮可要不得,既阻碍交通,也不安全呐。”安溪村党支部书记陈献齐像往常一样在村里走访,见到什么不妥之处,总会在和村民拉家常时温和地指出来。陈献齐不仅是安溪村的带头人,还是一名乡村“法律明白人”。在万州,像陈献齐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3069名。
近年来,万州区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部署,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作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动其积极融入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法治动能。
普法一线:把法律知识带到田间地头
今年3月,钟鼓楼街道百步社区联合民政部门、司法所、专职律师和社区“法律明白人”,举办了一场以“民政救济政策解读与劳动就业权益保障”为主题的“法治院坝会”,为辖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群众条分缕析地讲解低保申请、临时救助、劳动争议解决等政策法规。
“以后找工作,一定要记得签订劳动合同哦。”“法律明白人”陈兴在活动结束仍不忘叮嘱大家。
每年3月的法治宣传月,万州区的“法律明白人”格外忙碌。保健品诈骗、投资理财骗局套路都有哪些?法律援助如何申请?土地流转合同要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他们行走在商户农家,田间地头宣传解答的内容,通过将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言乡语。“法律明白人”在基层普法中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
调解现场: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之中
除了普法宣传,“法律明白人”凭借着熟人、熟地、熟事的优势,第一时间排查并参与调解辖区矛盾纠纷。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3年底,万州区北山大道50号楼、48号楼部分居民提出安装室外电梯的申请,遭到楼下商业用房及部分低楼层居民反对,后经专业人员现场勘查,两栋楼只能共同安装一部电梯,至此,楼栋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出现。
谭佐清作为社区“法律明白人”,通过与居民、门面业主谈心谈话,组织召开调解会等方式,历时7个月,最终得到全体居民同意,推动电梯安装事宜落实。
“法律明白人”的参与,让基层矛盾调处不仅有法度的刚性,更有人情的温度。他们就像一座座连接法律与乡土的桥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和信得过的方式,把复杂的法律问题讲明白,把棘手的矛盾纠纷化解开,让法治精神在和谐的邻里关系中生根发芽。
治理实践: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余小平是万州区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法律明白人”,近年来,余小平带领党员带头落实包片联户机制,坚持每半年遍访群众1次,开展上门服务、民事代办。创新乡村“微治理”,搭建“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三级治理平台,在村里形成基层“有地管事、有处议事”的良好自治局面。
余小平还举办“乡村夜话”“技能讲堂”和“耕读讲堂”,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余小平的实践是万州区“法律明白人”履职尽责的生动缩影。他们不仅是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更是基层治理的“助推器”,在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与支撑作用。
下一步,万州区将围绕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进一步健全选聘、培训、使用和激励机制,推动其在政策宣讲、纠纷调解、村规民约完善等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