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关掉“美颜滤镜” 让食材回归“素颜”

发布日期:2025-10-15 09:30

万州手机台讯 (记者 李静)“现在买肉心里踏实多了,灯光下啥样,带回家还是啥样。”近日,在城区一商超买菜的市民刘阿姨边挑选边说。这一变化,源于万州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的“生鲜灯”专项治理行动,一场针对生鲜销售“光影骗局”的整治战正在城区各大农贸市场和商超悄然进行,以此规范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领域照明设施使用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回头看”严防反弹

让食材“素颜”更安心

“生鲜灯”作为一种特殊的照明设备,通过特定颜色的光源可以改变食品的视觉效果,这种照明会给消费者对商品的判断带来一定误导。2023年12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禁止使用对生鲜真实色泽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设施,也为这场“去美颜”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自“生鲜灯”禁令实施以来,万州区市场监管局在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清理整治行动,对不符合规定的照明设施进行拆除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防止“生鲜灯”问题反弹回潮,连日来,市场监管部门在辖区范围内启动了“生鲜灯”专项治理“回头看”行动,严防“生鲜灯”死灰复燃,让生鲜产品回归真实本色。

在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社区生鲜肉店等场所,重点针对肉类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区域,严查照明灯具是否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严查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是否存在使用有色光源、使用有色灯罩改变光源色泽、外罩有色塑料袋等设施以及利用可变可控光源调节颜色,在销售时实际改变食用农产品感官性状的行为。

严打“擦边”守诚信

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整治中发现,仍有少数存在侥幸心理,采用“粉红色光源”等擦边手段规避检查。对此,执法人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当场责令整改,并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关于禁止使用“生鲜灯”的条款,进一步增强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守法意识,引导其诚信经营。

“以前觉得红灯照肉好看,没想到这是误导消费者。”采访中一位卖猪肉的摊主王师傅指着头顶的照明灯说,现在改用接近日光的光源,虽然初期销量略有波动,但顾客更稳定了。

为巩固整治成效,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还创新采用“宣传+检查+复查”模式,累计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利用市场广播、公示栏普及合规标准,同时建立经营户台账,对整改商户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出动执法人员1264人次,检查经营主体682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

“我们不仅要关掉物理上的‘美颜灯’,更要点亮经营者的‘诚信灯’。”万州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推动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时,积极畅通12315举报渠道,邀请消费者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