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9-26 09:38

记者 吴雅娇

“大家来看一下,三轴同步运行,X轴Y轴Z轴同步运行,模拟了灌装的整个流程……”9月24日,万州职教中心电气设备与运营专业的学生正在上一堂《能效管理——智能制造》专业课。能效管理课程是学校与施耐德电气订单人才培养的五个系列课程之一。施耐德订单班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近年来,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区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精准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产教融合

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在万州职教中心,课堂连接真实生产场景,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2年,法国施耐德电气入驻万州,2015年万州职教中心与施耐德电气开展“国际合作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至今已达十年。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所需的电气能效管理人才,推动万州装备制造产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万州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校企以“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的产业认知为基石,精准把握产业趋势、技术迭代与人才需求;通过“双向赋力、数智赋能、科技赋值”三大路径,形成“三变三赋”装备制造专业校企共建方案。十年来,校企协同培育出既懂技术又具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立足国际视野,万州职教中心以国际先进职教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学校与施耐德电气、德国博世等企业协同打造教学团队,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共建“一厂两园四中心”开放型区域实践中心,对接智慧能效管理,建成校内5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利用研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改服务。校企还联合助力职教出海,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标准与人才。凭借扎实成效,学校已成为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单位,相关专业成为试点专业,其校企合作成果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形成的经验已向全国多所高校推广。

校企协作

为人才支撑提供保障

据了解,目前,全区现有职业院校16所,其中高等院校8所,开设22个大类205个专业;中职学校8所,开设15个大类58个专业,年培养技能人才近4万人。

近年来,万州职业教育紧扣时代脉搏,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在专业建设上,万州职业院校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及万州“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聚焦万州3大主导产业和2大特色产业,系统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工作,近两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宠物养护与经营等前沿专业25个,飞机设备维修填补重庆中职专业空白,持续提升全区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在产教融合上,由28所大中专院校、700余家企业和379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组建的“万达开”产教联合体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并被市级相关部门正式认定为建设单位;在万职业院校牵头成立“国家现代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柑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行业共同体4个,数量居全市前列。

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创新,积极推行“引企入校、引产入校、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例如,万州职教中心与法国施耐德共建“绿色制造人才培养及创新中心”,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合作。新加坡宝利根集团在三峡水电校开办校中厂;万州技师学院采用“前店后校”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成功打造“巴渝大嫂”“万州烤鱼”等知名劳务品牌。

万州职业教育正凭借其坚实的步伐,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不断书写着职业教育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