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玉保 尧华燕
今天,是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五周岁生日。
五度春秋过,我们热忱似火,我们澎湃如昨!
五年回眸,平湖之畔,融合之路波澜壮阔——
五年来,我们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从“相加”到“相融”,推进媒体融合,创出新天地。
五年来,我们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从“矩阵”到“体系”,推进全媒体建设,融出新范式。
五年来,我们以服务万家的情怀,从“融媒”到“智媒”,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谱写新传奇。
致敬,奋斗的你我!致敬,每一份不凡的执着!
向机制要驱动力
——从“相加”到“深融”,我们在系统重构中目标坚定、步履铿锵,希望在路上,喜悦也在路上
五年前,从悠远的历史走来,源于一份共同的使命,三峡都市报社与万州广播电视台在时代召唤下相向而行,融为一体,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应运而生。
当新城路的“四合院”与白岩路的“信号塔”和合共生,我们锚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辨识度的目标,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向体制机制“硬骨头”开刀——
启航,推动效率变革。
大部制运行。组建“1+4”一体化采编架构,实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统一调度、执行顺畅、效能提升;工作室主导。打造16个融媒工作室集群,跨岗位、跨部门、跨领域、跨平台运作,全力培养“文章高手”“视频能手”“创意巧手”“运营好手”;专班化攻坚。2个“轻骑兵工作室”、12个专班以高质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成员“一岗多能”,全面打造“招牌主理人”“品牌专班”。
焕新,推动动能变革。
项目制统筹。建立重点选题项目库,以“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旬调度、月研判、季盘点、年考核”工作机制,确保“日有好稿、周有精品、月有爆款、年有大奖”;责任制执行。建立重庆市“三好”(好报道、好评论、好创意)作品打造机制。集中力量打造思想含量高、产品质量优、话语表达活、传播流量大的好作品;首席制领衔。12个首席牵头执行“平湖调查”“主播蹲点”“主角”“田野风”等栏目,并率队深蹲一线,挖掘鲜活故事。
机制一新,满盘皆活——
2020年12月10日,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之滨,平湖之畔,歌声穿云,舞姿翩跹。刚满“百天”的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高效运转,统人员、统指挥、统流程,记者从“单打独斗”变为“集团作战”。网络直播8场,发布的图文、音视频报道在手机端刷屏,全网累计阅读量达1.3亿人次,“三峡牌”再次唱响全国,惊艳世界,来自网友的好评刷爆评论区。
那一夜:
直播间里“邂逅诗画,大美万州”的评论滚动不停。当“平湖万州”抖音号现场点赞量破百万,大家突然明白:原来“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1+1>2”的化学反应——打破壁垒,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机制一新,满盘皆赢——
2022年6月,郑渝高铁全线开通,中心多个专班“拉满弓”“加满油”,从“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到“全效媒体”“全员媒体”;从铁马秋风、中原北望的大河之南,到万川毕汇、文明之州的大江之畔,亮点产品不断、高潮不断。累计推出融媒体产品近300个(条),视频观看超300万人次,平台总传播量突破2亿人次。
那一天:
我们让受众在风驰电掣中“品”完这一“城”,还有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轻风拂面的“平湖夜雨”。网友点赞:“巨龙逾千山如此真实,从此天涯比邻,萍逢的客人不再陌生,让梦想又多了一种可能!”
向平台要竞争力
——从“小而散”到“专精深”,我们在平台重塑中做好“加减法”,步步都有脚印,步步都是故事
一岁年轮一岁心!
媒体融合发展,风起云涌。面对众多平台和分散的用户,我们在“断舍离”中,努力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我们坚持首位在互联网、首发在移动端,将原43个平台优化调整为26个,构建起以自主可控平台客户端为主体,报纸电视传统媒体和三方移动平台为两翼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做“减法”不手软——
精简精办传统媒体。《三峡都市报》从“周六报”精简为“周一报”,《万州时报》从“周六期”调整为“周五期”;电视频道由6个精减为2个,“三峡移民频道”调整为“文旅频道”,电视综合频道停办《平湖视线》,《万州新闻》时长从25分钟调整为15分钟。
做“加法”不含糊——
做大做强自主可控平台。在减少传统平台的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将优势资源、优势兵力、优质内容向客户端倾斜,将“看万州”客户端作为第一平台打造、第一落点发布,成功孵化“看万州直播”“三峡融媒问政”“橘视频”等重点IP频道和专栏。同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实现与用户之间的强强连接,破解有“端”无“客”难题。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七个示范意义客户端之一。2023年,看万州客户端“三峡融媒问政”数字应用被评为全国地方党媒深度融合年度创新项目、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运营服务模式创新案例”。2024年,“看万州+”融合传播矩阵链获评第二届重庆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看万州直播”获评全国百佳优秀融媒体平台典型案例TOP10。
做“乘法”不犹豫——
“借船出海”发展三方平台。群众上了网,民意在三方平台聚集,我们顺势而为抢滩登陆三方平台,开设三方账号20个,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放大。目前,构建起了以“微万州”微信公众号、“三峡融媒”微博、“平湖万州”抖音号、学习强国万州学习平台、平湖万州视频号为代表的五个综合类百万级平台,以及“说千道万”头条号、“kan万州”视频号细分类N“旗舰”账号。全媒体平台用户数达1557万,年阅读量突破163亿人次。“微万州”微信公众号2023年被中央网信办评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平湖万州”微信公众号居全国同类媒体号前10名。
向内容要影响力
——从大流量到高质量,我们在流程重建中突出有效传播和高效传播,精彩天天有,爆款日日新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理念始终是媒体赢得竞争力的不二法宝。我们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小屏优先,以优质内容和稀缺内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努力实现有效传播和高效传播。
我们以可视化为方向,“在地化”传播有声有色。
今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以炽热的家国情怀与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出了一批思想深刻、形式新颖、传播广泛的精品力作,打造近百条短视频作品,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其中,《烽火长歌》聚焦万州(原万县)军民的抗战史实,成为万州人朋友圈中的“刷屏”热点;《热血川江“中转站”》入选中国记协“抗战胜利80周年特辑”,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的双向奔赴。仅2024年,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发布短视频1.07万条,总访问量15亿人次。其中,100万+产品350条、1000万+产品15条、1亿+产品5条。
我们以传播力为目标,跨区域联动出新出彩。
2024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首次跳出区域限制、打破地域界限,从云贵高原到东海之滨,联动长江沿线11家地市区党媒,策划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长江文明行”大型融媒报道,上百个平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统一形式、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刊播,一批有深度、有影响、有品质的刷屏之作、镇版之作实现“破圈”“出圈”传播,共推出报道(产品)1200余条(个),总传播量突破5亿人次,形成了铺天盖地“轰炸式”的传播效应,深入展示了长江文明的中国风范、中国形象、中国气派,奏响了长江大保护的中国声音。业界与学界专家给予高度好评,作品获第27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我们以精品创作为重点,高品质作品破圈出圈。
集中力量打造思想含量高、产品质量优、话语表达活、传播流量大的“三好”作品。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发展故事,传递平湖大地上的温暖与力量,陆续推出了《时光的注脚——再访脱贫村 喜看新图景》《24小时24万斤!一颗牛心甘蓝引起的“连锁反应”》等一批小切口、接地气的好作品,实现了从“依靠面子”到“依靠点子”的深度转变——今年以来,52件作品上榜周“三好”,21件作品入选月度“三好”,其中,《从深圳到深山 “00后”森林“医美师”为青春作答》等4件作品入选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的代表作”。
向技术要创新力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我们让技术赋能内容生产,为传播加力,为出圈助力
内容是根本,技术是支撑。由技术推动的媒体变革,必然要靠新的技术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我们坚持智能、智慧、智库“三智媒体”目标,将“技术优先”列为优先事项,以技术赋能为路径,破解融媒生产效能瓶颈。
新技术风起云涌,我们追风赶月不停留。
抢抓AIGC带来的新机遇,构建“1+2+3+n”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打造“智能融媒体中心”。2024年,创建AI创新应用实验室,开张AI应用工作室,组建“AI+”战法精骑兵,开设“天生AI万州”栏目。AI全流程 MV《青春奋斗曲》,通过AI绘图、AI配音、AI剪辑,将万州的城市风光与青年奋斗故事相结合,上线3天播放量破1000万;《穿越千年的 citywalk》系列短片,用AI技术还原万州千年风华,让观众在“古今对话”中感受城市魅力。“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长江文明行”系列报道中,手绘+AI制图打破报纸传统排版方式,让版面变得生动有趣。
新打法层出不穷,我们做懂技术的媒体人。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我们不惧变化,不辍思考,让技术更懂价值,让技术更有价值——以“做懂技术的媒体人”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熟练掌握并运用剪映、即梦、可灵等20款智能工具,运用Magic、现场云等新应用,积极探索内容生产新范式,赋能内容生产。组建“看万州直播特战队”“短视频轻骑兵”等,视频类产品日均生产能力达60条(个)。2024年,推出的短视频《数学考试难不难 听听考生怎么说》,登上抖音全国热搜,总阅读量突破1.8亿人次。
新风口气象万千,我们全力抢占新赛道。
成立“中国微剧创研基地”和“渝派纪录片万州创作基地”,以专业的内容生产力剑指微短剧风口。多年来,我们创作录制了近200集广播剧,三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荣获1个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3年,中心创作的全国首个以范长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全国300多家电台同步播出,范长江先生长子、本剧总顾问范苏苏,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殷陆君等21名领导参加了首播式,该作品上榜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已经申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今年,我们正在打造《长征》《一双草鞋》《背篓专线》《恋恋有鱼》等系列广播剧和微短剧。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从“融”起来到“强”起来,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
从“破茧”到“蝶变”,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精彩。
五年来,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102件作品获重庆新闻奖,147件作品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20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及重庆“五个一工程”奖。
五年风雨铸一剑,今朝扬帆再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