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手机台讯 (记者 尧华燕 通讯员 宋丰志)6月27日至7月1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爱心支教·沪万情深”实践团奔赴万州,通过爱心支教、红色研学、数智育梦等系列活动,深入践行“知行·对口帮扶”使命,以青年之力续写沪万协作新篇章。
山海为证 情铸奉献魂
三十载山海同心。自1992年党中央启动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沪万两地携手绘就教育帮扶、人才协作的壮阔画卷。上海理工大学“爱心支教·沪万情深”实践团踏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触摸那段用牺牲铸就的历史温度。
移民手印墙上斑驳印记低语“舍小家 为大家”的赤子丹心;复建老屋与新旧居所的对比照前,“宁可苦自己,绝不误国家”的誓言如雷贯耳。三十万离乡背影,使得吾辈更理解了万州移民以生命热忱熔铸的民族精魂。“每件展品都是奉献的刻度。”实践团成员苗秀琪饱含敬意地说道。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负责人赞许道:“学子以专业守护红色记忆,正是精神的薪火相传。”当青春信仰叩响历史丰碑,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奉献的精神薪火在青年一代中传承。
山海砺初心 数智燃童梦
当晨光漫过万州山水,上海理工大学“爱心支教·沪万情深”实践团的身影点亮了万州儿童福利院与上海小学的教室。在福利院,智能手表揭开计算机奥秘的瞬间,童声惊叹“原来小手表里藏着电脑精灵”。
同一片蓝天下,上海小学教室正上演科技协奏曲:孩子们化身“行走的指令”串起程序接力赛,二进制密码在欢笑声里抽芽;画笔挥洒间,“会飞的电脑”与“读心设备”在画纸上绽放未来之光。临别时,一个男孩拽住志愿者的衣角说:“老师,我以后要设计跑得更快的程序!”
“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梦想的播种。”上海小学谭校长凝视着沸腾的课堂动情道,“当大学生们将计算机原理化作山间清风的奔跑游戏,当孩子们在接力赛中触摸科技脉络,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城乡教育鸿沟的消弭,更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实践!”
知行合一 淬炼青春底色
上海理工大学“爱心支教·沪万情深”实践团以“红色铸魂+科技赋能”的创新模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万州区上海小学谭校长赞叹:“学子们把论文写进大山,用家国情怀拓宽了教育的维度。”指导老师张卫评价:“这是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
这场实践不仅淬炼了青春底色,更铸就了“把梦想播种在祖国最需要处”的时代范本。上海理工大学的青年学子们以奉献为种,以代码为犁,以情怀为墨,定将照亮新时代跨越山海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