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红土圣地正青春

发布日期:2025-07-03 10:46

井冈山火炬广场。

位于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书院。

美美吉安城,巍巍五指峰。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古村。

位于赣江之畔的“后河·梦回庐陵”文旅融合项目。

“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中心。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记者 周志华

核心提示

仲夏时节,赣江清流如练,庐陵沃野披翠。千年文脉与红色基因在此激荡交融,催生着跨越时空的新生。

从钓源古村的岁月沉香,到井冈星火的信仰光芒;从神山村的化茧成蝶,到赣江之畔的动能奔涌……

吉安,这个承载着文明薪火与革命荣光的红土圣地,正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奋进姿态,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初心,在赓续精神血脉中汇聚力量。

6月18日至20日,“探寻红色根脉 共话时代新声”2025地市媒体交流暨“百家党媒看吉安”主题采访活动在吉安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100多位新闻工作者开展实地采访,接受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触摸吉安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吉安,正青春。千年文脉与时代脉搏在这里同频共振,正绽放出崭新的活力与光芒。让我们一同走进吉安,感受这片红土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厚重积淀,到新时代迸发的奋进力量。

寻古

——千年风骨照今朝‌

踏上吉安的土地,历史的回响便萦绕耳畔。溯赣江而上,翠微掩映处,烟雨蒙蒙中,钓源古村静卧千年。

青石板路蜿蜒,古樟虬枝盘桓,明清古建鳞次栉比……这座北宋名臣欧阳修后裔的聚居地,一砖一瓦皆浸透庐陵文化的墨香。

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模式推动下,修复后的钓源古村正在重焕生机。行走其间,宛如时光倒流,又好似穿越古今——

青砖草木灰填缝的匠心,使古建筑重现沧桑质朴之美;老屋新生,化身茶馆、咖啡店、书香雅舍;古韵民宿悄然崛起,老房子的骨架与现代生活的肌理完美交融。这不仅是对千年庐陵文化的深情回眸,更是传统与现代的智慧共生。

钓源古村的底蕴,仅是庐陵璀璨文脉的一角微光。在这方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的沃土上,曾孕育出彪炳史册的“庐陵先贤”。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旷达与忧乐天下的襟怀,早已融入吉安的山水气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铸就了这片土地忠贞不屈的精神丰碑;杨万里清新自然的诗风歌咏田园,笔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灵动,仿佛仍是今日吉安乡村最生动的写照……

他们的风骨、文章、气节,如同赣江之水,奔流不息,滋养着吉安人的精神家园,为这片红土地赋予了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色。

寻古,寻的是根脉,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它们,奠定了吉安人不懈奋进的文化基石。

追光

——井冈星火永不灭

罗霄山脉深处,青山巍巍,峰峦叠嶂。火炬广场上,一座巨型雕塑如同凝固的火焰,劈开云雾直指苍穹。

这里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苍松低语,石碑肃立,仿佛无声讲述着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拾级而上,敬献花篮,每一级台阶都像是通往信仰顶峰的刻度,每一次鞠躬都是在信仰丰碑前的灵魂洗礼。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历史在眼前聚拢:三万件文物静默无声,七千份文献厚重如磐,一万张图片铺展成血与火的画卷。透过一件件陈列品,仿佛看到八角楼的灯光在暗夜疾书,听见黄洋界的炮声在群山间回响。

——时光碎片燃烧起信仰的烈火,那温度穿越时空壁垒,灼烫人心。

来到井冈山长征研学基地,历史在这里转化成了沉浸式体验。年轻学子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中穿越时空,不再是历史的观望者,而是身临其境的探寻者。当“我的井冈行”思政课生动铺展,井冈山精神化作奔涌的活水,汩汩流入新一代的心田。星火不熄,正以更年轻的姿态燃烧蔓延。

吉安,这座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珍藏着970多处革命旧址遗存。如今,这些沉睡的记忆被精心唤醒、活化利用。井冈山的红色研学,从山巅的星火燎原点向山下延伸,串连起一条条荡涤灵魂、启迪思想的精品研学之路。仅去年,就有近44万“追光者”在此接受精神洗礼,感受信仰之光。

这束光,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映照着吉安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不渝初心,成为驱动新时代发展的永恒引擎。

蝶变

——神山涅槃焕新颜

山路百转千回,终于抵达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

曾几何时,神山村是高寒边远、贫穷闭塞的代名词。山路崎岖,屋舍破旧,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难觅致富门路,村里的常住人口一度仅有26人。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这句顺口溜,曾如阴云般笼罩着神山村。

时间来到2016年农历小年,如春雷唤醒冻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考察,与村民一道打糍粑、话家常,点燃了神山巨变的星火。

在党的光辉照耀和政策精准滴灌下,神山人发扬井冈山精神,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红色底蕴,蹚出了一条特色振兴之路。

几年间,神山村的变化天翻地覆:昔日的泥泞小道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旧日的土坯房摇身一变成了雅致的民宿客栈;村民当起了红色讲解员,讲述着祖辈的故事和村庄的巨变;农家乐里飘散着客家美食的香气。村里还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茶叶、黄桃、毛竹种植,更将红色基因融入绿水青山,串联起八角楼、黄洋界等景点,搭上井冈山全域旅游快车。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曾经的偏僻之地已成游客纷至沓来的世外桃源。

神山的蝶变,是吉安全域乡村振兴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吉安一方面大力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存,努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金色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奋进

——赣江潮涌绘新卷

历史的积淀与精神的伟力,最终要落脚于当下的发展与人民的福祉。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吉安将传承的深情化作拼搏的行动,将红色的基因融入发展的血脉,激荡起澎湃强劲的发展脉搏。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雄心与干劲,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吉安,这座“农业大市”正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旗舰,扬帆远航,逐梦“农业强市”的星辰大海。荣登全国区域品牌影响力前列,“井冈山”品牌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它如同无形的翅膀,携带着数百种吉安优质农产品,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更远渡重洋,登陆柬埔寨、捷克、英、法、美等国。397家授权企业共同发力,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50万农户在品牌赋能下增收致富,冠名农产品溢价显著。“井冈山”品牌,已成为撬动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有力支点,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斑斓画卷。

产业的筋骨在创新中强健。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跨越两千亿大关,成为闪耀赣鄱的产业地标;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紧随其后,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星冉冉升起。一个个省级产业集群、特色集群如雨后春笋,数量领跑全省,共同构筑起吉安多极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脊梁。

数据的背后,是项目攻坚的累累硕果:百亿级“双优”项目纷至沓来,港口吞吐量翻番增长,“两山”转化通道持续拓宽……吉安正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魄力,啃下硬骨头,拼出好年景。

发展的温度在民生细节中流淌。城市更新的画笔,细腻地描绘着幸福的图景。创新“十步工作法”,让88处城市“边角料”蜕变为引人驻足的“金角银边”。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焕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托起万千家庭的安居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一老一小幸福院”、“童心港湾”星罗棋布,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新改扩建百余所学校,新增学位数万,“大班额”成为历史……每一项民生工程的落地,都是高质量发展成色的生动注脚。

以人为砥柱,破万仞重关。这蓬勃的发展势头,源于一支能征善战的“吉安铁军”。4900余支“吉先锋”突击队冲锋在前,1.8万余个党员示范岗熠熠生辉,“人人敢担当、个个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在庐陵大地蔚然成风。

(本版图片由江西省吉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