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给番茄“做发型”——打枝、落蔓。
同鑫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工作人员查看各蔬菜棚的实时数据。
智能传感器。
番茄藤蔓沿着支架攀爬。
记者 陈星 文/图
当番茄遇上会“思考”的数字大脑,会迸发出怎样的奇迹?
在万州区甘宁镇的绿野间,藏着一座充满未来感的“魔法城堡”——同鑫现代农业的“数字番茄工厂”。
这里的每一株番茄都享受着“贵宾级”待遇:505台智能传感器化身全天候“贴身管家”,实时捕捉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墒情等上百项生长数据。强大的AI算法则化身神奇的“魔法师”,将海量数据转化为精准指令。
在这套精密的“智慧管家”系统赋能下,番茄彻底告别“看天吃饭”的传统生长模式,开启了“开挂人生”——一株番茄每年能完成40轮果实接力,连续9个月都在持续产果输出,亩产突破1.5万公斤,堪称农业界的“超长待机王”。
从普通植株到产量王者,番茄“天花板”究竟如何炼成?近日,记者走进这座“番茄王国”,破译藏在数据洪流中的增产密码。
数智大脑赋能 番茄生长“会发声”
仲夏时节,同鑫现代农业数字番茄工厂内绿意涌动,8640㎡的玻璃温室宛如科幻电影里的植物空间站:20米长的番茄藤蔓沿着支架攀爬,沉甸甸的果实如红宝石瀑布般垂落;头顶的高压微喷装置正模拟热带雨林的降水节奏,空气能温控系统将室温精准维持在25℃;505台物联网设备像毛细血管般密布,实时监测着每一寸土壤的“呼吸”……
“我们的番茄享受的是总裁级办公环境,恒温恒湿的环境,定制化营养套餐定时配送。”园区负责人卢长坤笑着介绍道。
当传统农田还在“看天吃饭”时,这里的番茄早就住进了配备“数智大脑”的“数字宫殿”,开启了科技感十足的人生之旅,而掌控这一切的“幕后军师”,正是园区的“数智大脑”——物联网智能控制中心。
走进控制中心,同鑫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巨型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实时跳动,“驾驶舱”模块宛如整个农场的“中央仪表盘”,13个温室大棚的实时数据在此汇聚呈现,这套“数智大脑”系统,正是创造番茄奇迹的“魔法中枢”。
“我们打造的是一台精密的‘植物计算机’,系统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农场指挥官’。”卢长坤指着屏幕解释道,系统拥有强大的诊断能力,能像医生一样“诊断”植物健康,当传感器发现某区域湿度低于60%,风机湿帘立即启动;检测到叶片氮含量不足,水肥系统30秒内完成营养液配比,效率比老农用经验判断快10倍。
在“数智大脑”指挥下,室内外环境感知、物联网数据汇集、设备远程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让这里的番茄365天、每天24小时都生长在“舒适区”,充分激发生长潜能。
专属档案护航 生长全程被“追踪”
如果说大数据平台是幕后指挥,那么农产品追溯平台则为每颗番茄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让每颗番茄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人生”。
在数字番茄工厂,番茄从播种的那一刻,就拥有了专属的“数字档案”,点开“数字孪生”系统的3D模型,屏幕立即跳出详细数据:第15天叶片长5.3cm、第30天茎粗0.8cm、第45天首穗挂果3颗……
这些数据源于源于农业专家结合川渝气候特征,为番茄生长各阶段设定的“最优剧本”。
“就像给每株番茄配备了私人健康管家,当系统发现某株番茄的叶片数量增长缓慢,会自动推送‘可能缺镁’的预警,并附上补肥方案。”技术员牟伦凤的手机上,实时显示着植株“健康曲线”,这是她工作的重要依据。
过去种地全靠经验,而如今,有了系统精准“开药方”,牟伦凤的工作中心也发生了转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变成了给番茄“做发型”——打枝、落蔓这些精细活,而浇水施肥这样的“体力活”全被机器包揽。
最神奇的当属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每株番茄都贴着二维码,这小小的二维码如同它们的“人生简历”,扫码能看到它“出生”的温室、“喝”的水源、“吃”的肥料,甚至采摘工人的工号都清清楚楚,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关。
“就像给番茄办了张‘身份证’,城里人买得放心,我们种得也省心。”卢长坤说。
为确保品质达到最高标准,工厂实行严格的工业化标准:每串固定7颗番茄,单果重量误差≤5g,采摘人员需经过4道消毒程序,最大程度杜绝将细菌、病毒带入温室的可能。
跨界融合发展 农田变身“科技秀场”
在数字化、工厂化、精细化的三重加持下,番茄在这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长奇迹——
采用荷兰轨道式栽培模式,这里培育出了30多个番茄品种,番茄藤蔓可以生长至20多米高,每年结果40轮,亩产番茄1.5万公斤以上,采摘期近9个月,成为农作物界名副其实的“高产冠军”。
“数字番茄工厂”的“开挂”表现,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这座智能番茄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3264㎡投入390万元,2022年投产即年产100余吨、产值200万元;二期5376㎡投入1200万元,2024年投产一年已产120余吨、产值240万元,成农业圈当之无愧的“吸金明星”。
同鑫农业并没有独享这份科技成果,而是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把温室建设标准、生产管理系统配置标准、番茄生长模型全打包输出了。”卢长坤说,如今这套模式已经“复制”到云阳黎明村、达州磐石镇等地,推动川渝东北的设施蔬菜集体“升级打怪”,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此外,同鑫现代农业园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园区内的智慧农业展示区成为科普教育的热门场所,吸引着大批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智慧农业的魅力。
通过融合发展,同鑫现代农业不仅拓宽了市场渠道,增加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闯出了一条设施农业富民增收的新路子。
当每颗番茄的生长都化作数据流中的节点,当传统农耕蜕变为数字运营,同鑫现代农业用实践证明:科技与土地的碰撞,正孕育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