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一只芦花鸡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5-07-01 10:27

数字化的芦花鸡蛋鸡车间。

龙驹山地数字平台。

▲龙驹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机器人用于芦花鸡产业发展。

▲蛋鸡车间的自动化捡蛋系统。


记者 夏荣伟 文/图

核心提示

“我们这个芦花鸡产业始于2018年,是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通过鲁渝产业协作发展起来的。现在不仅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并且各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全产业链年产值上亿元,发展规模仍在持续扩大。”鲁渝农牧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桔丰说,从最初的芦花鸡生态养殖,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国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除了各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数字化运营也功不可没。

现在,芦花鸡产业引进了自动化养殖设备、智能化产蛋鸡舍、智能化育雏鸡舍,产品研发中心用上了机器人,以及龙驹山地数字平台的建设,芦花鸡产业依靠科学技术,走出了一条数字化发展之路。


A

数字化养殖,芦花鸡产业快速发展

早在2018年脱贫攻坚时期,龙驹镇借助鲁渝(济万)协作平台,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从山东济宁市引进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芦花鸡,同步引入鲁渝农牧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在梧桐村开始发展芦花鸡产业。

“我们从芦花鸡产业发展之初,就注重科技化、数字化发展。”牟桔丰说,依托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下派专家和科技服务团队,引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梧桐村驻村,用科技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在梧桐村建起科技小院和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在一线的科技服务平台,长年驻扎有科技人才,在芦花鸡养殖、防疫、技术等方面免费提供帮助。同时,济宁市多次派出专家到龙驹镇开展技术指导和专家讲座,传授养殖技术和防疫措施,为芦花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成立“教授工作站”,与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共建龙驹山地芦花鸡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一站一中心”在芦花鸡原种研究繁育等多领域开展校企科研合作,助力芦花鸡产业发展壮大。

走进整齐有序的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的育雏车间,只见智能恒温、自动添料、远程监控等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一应俱全,雏鸡的叫声不绝于耳。繁育中心负责人向光斌介绍:“这个车间里现在有5万只雏鸡,从孵化到出栏共计60天的生长周期,打完疫苗后,就可以把它们放到山林里去了。”

生态养殖的每只芦花鸡都有一个二维码,只需下载一个APP,即可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芦花鸡当天的活动情况,还可以追踪溯源每一只芦花鸡的孵化、育雏、散养、销售等全过程。

芦花鸡生态养殖场的山林间,成群的芦花鸡或觅食,或追逐,或休憩。“大数据的运用,让我们对这些散养芦花鸡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不仅是对芦花鸡品质的有效控制,更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向光斌说。

在蛋鸡车间,同样用上了智能化设备。随着捡蛋系统的运转,一条条传送带把鸡蛋运送到捡蛋器内,再送到捡蛋平台,然后鸡蛋自动滚落下来。工人们只需在捡蛋平台装箱即可,很是方便。

据介绍,蛋鸡车间共有5万只蛋鸡,每天能产蛋4万多枚,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减轻了劳动力负担。在鸡蛋的生产过程中,从清洗、干燥、杀菌、喷码、检测到包装,每个环节都得到了数字化的优化。每一枚鸡蛋都带有身份信息,通过全程可追溯的方式进入市场,确保了鸡蛋的品质和安全。

随着芦花鸡养殖规模的稳步发展壮大,以龙驹镇为源点,带动发展的范围逐渐扩大,由区内外一直扩展到西南片区。随着芦花鸡产业联合体在万州成立,辐射带动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发展芦花鸡产业,各地形成发展合力,构建了种鸡、鸡蛋、孵化、育雏、养殖、饲料加工、深加工、销售、餐饮等全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集育雏、养殖、加工、开发、营销为一体,年产值上亿元的芦花鸡全产业链。


B

数字化加工,芦花鸡产品不断创新

在芦花鸡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家级保种场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数字化养殖示范园和产品研发生产中心等设施建成,支持芦花鸡产业发展壮大。

走进位于龙驹镇小微产业园的芦花鸡研发加工中心,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工人们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请注意,机器人来了。”随着一声“吆喝”,只见机器人托着食材,在生产车间灵活穿梭。

牟桔丰介绍,研发中心早期就在芦花鸡生产环节引进了机器人,在清洗、煮制、宰制、调味、打包等环节,都是靠机器人来运送材料,将整个生产流程衔接起来,不仅节省了人力,也进一步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芦花鸡生产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在芦花鸡产品研发上,通过数字赋能,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最初推出的芦花椒椒鸡,线上线下都很受消费者喜爱,成了‘网红鸡’。现在,已逐步研发生产出芦花卤香鸡、芦花辣王鸡、芦花鸡蛋面等9个芦花鸡产品,一系列新产品陆续面世。”牟桔丰说,研发中心不仅大大提升了芦花鸡的附加值,更通过产业链延伸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增收。

为构建产业链条化生产体系,公司建成1000平方米屠宰冷链仓储中心,1000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1500平方米产品研发中心。研发椒椒鸡、盐焗鸡、卤香鸡、椒麻鸡四大系列熟食,脆皮鸡、花仁鸡丁、红油鸡杂、陈皮鸡丁、辣卤鸡爪、油卤鸡爪、辣子鸡丁、藤椒鸡丁、五香卤蛋等9款芦花鸡深加工产品,成功打造芦花鸡山地知名品牌。

在万州城区及龙驹场镇,“芦花鸡汤米线”“芦花椒椒鸡”“龙驹山地芦花鸡”等餐饮店相继开张,进一步扩大了芦花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牟桔丰表示,龙驹镇小微企业加工园二期已经建成,公司正着手建立大数据中心,从前端到终端,分析掌握全产业链情况,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效、低成本的数据分析,赋能产业新发展。在推进芦花鸡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户拓宽增收渠道,更为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形成产业增效、企业壮大、农户增收的共赢格局。

随着龙驹山地数字平台的建立,智能化系统已全面覆盖芦花鸡产业链各环节。从养殖到加工,实现了智慧化的管理,为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推动芦花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C

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化养殖示范点

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代表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方向,也是智能化时代农业的典范。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芦花鸡产业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推动着产业朝着美好的未来继续发展。

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芦花鸡产业仍在不断前行。据介绍,公司建设“龙驹山地”芦花鸡营销信息数据平台,推动“龙驹山地”品牌打造,链接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发展对接并新增盒马鲜生等3-5个销售渠道;建设“龙驹山地”芦花鸡大数据展厅,实现数字化养殖、加工、销售实时数据展示。

芦花鸡产业还通过“芦花鸡+数字赋能”项目,在养殖规模上,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和“前庭后院、小户养殖、大面覆盖”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户养殖芦花鸡。在物流仓储上,开展芦花鸡产业仓储物流建设,建设网格仓库、快递打包与物流传送作业间。在宣传推广上,进一步宣传“龙驹山地”品牌,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商超等建立销售网点。

公司还与高校进行产学合作团队建设,建立起电商与新媒体运营中心,助力产品线上推广,为产业发展打造数智引擎。同时,以“大数据+”为抓手,构建基地物联网、电商平台与数据仓库,与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相连接,实现生产、仓储、订单、物流协同运营。

数字化“养”出了一条亿元级芦花鸡产业链。接下来,芦花鸡产业将继续围绕数字化、品牌化双向发力,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产业智能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力争5年内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短 评

在万州的青山绿水间,一场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的“跨界”联合,正悄然改变着芦花鸡产业的命运。作为从山东济宁市引进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万州芦花鸡产业近年来借力数字化东风,不仅让“一只鸡”焕发新生机,更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芦花鸡产业创造的奇迹,除了鲁渝(济万)协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龙驹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智能化的加持也是重要因素。芦花鸡产业数字化发展不仅停留在养殖环节,而且实现了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现在,各方仍在继续加力,进一步做大做强芦花鸡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相信在未来,智能化将持续引领芦花鸡产业发展。

万州芦花鸡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新技术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场实践揭示,农业数字化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以人为本的产业生态重构。当养殖场窝变身“数字车间”,乡村振兴便有了更生动的注脚。这启示我们,在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中,那些积极实施科技赋能的特色产业,必将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