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彩绘墙里寻记忆 老手艺中见烟火

发布日期:2025-06-30 09:27

市民拍照打卡。

记者 李静 文/图

记者出击

“五桥老街承载着不少人的乡愁,希望在时代的变迁中,既能守住老街记忆,又能让它重新焕发活力!”日前,市民周先生拨通看万州APP三峡融媒问政热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带着周先生的期盼,记者联系了五桥街道五间桥社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老旧小区改造规划阶段,就已将居民诉求纳入重点考量,推出了一系列“保记忆、焕活力”的创新举措,让老街在保护与发展中实现“双向奔赴”。


A

“老街往事”墙体彩绘唤醒乡愁记忆

老街老巷是在城市肌体上“长”出来的,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生活习俗、文化内涵,不仅是城市的底色和名片,还是城市的生命力和烟火气息。

“我小时候是在五桥老街长大的,那时候放学了就和小伙伴在巷子里耍,石板路上都是我们的笑声。”周先生告诉记者,大概在十几年前,他父母因工作调动,一家搬离了五桥老街,此后虽身在异乡,却总惦记着老街的一切。前段时间,他到万州出差时顺便回五桥老街逛了逛。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颇具时代印记的墙体画,顿时让乡愁记忆变得可触、可感。

“老街原有的街巷肌理都还在,不过,变得更漂亮了!”周先生感慨道,“希望老街能一直这样,既有老底子的味道,又能跟上时代,让更多人记住这份珍贵的记忆。”

踏入五桥老街,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斑驳的墙体摇身一变,成了“时光放映机”。据了解,这是五间桥社区邀请专业画师,以“老街往事”为蓝本,创作了充满记忆感的墙体画。孩童踢毽子、跳皮筋的欢乐场景,老街居民日常生活的温馨画面,老手艺制作的精细过程,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墙面上,仿佛打开了一本立体的老街记忆相册。

为增强互动体验,记者留意到,五间桥社区还在桥下空间打造了巨型打卡留影墙。在这里,游客可以站在相框前与矗立在五桥河上的古桥同框。


B

“记忆守护+业态赋能”让老街“活”出新姿态

老街的“再生”,连接历史与当下,是城市空间升级改造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让老街“活”出新姿态?

“老街老巷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不仅保存了城市发展的痕迹,更是不少居民生活的地方,承载了大多数人对情感的寄托。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以‘串点、连线、成片’的改造方式有序推进,加强设计引领、统筹谋划,让五桥老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五桥街道五间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老街改造,改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方案设计之初,社区就深入居民中征求改造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使改造过程既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又能方便群众生活,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如今,五桥老街还活跃着一群坚守传统技艺的老手艺人,细细数来,有铁匠、篾匠、剃头匠、棉花匠、老裁缝,他们的坚守也让老街保留了那份独特的烟火气息和历史底蕴,让大家得以触摸到传统手艺的温度,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守护老街传统技艺,五间桥社区还以“唤醒记忆、激活业态”为核心,通过多元化举措为老手艺店发展保驾护航。比如,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宣传员”,不仅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老手艺制作过程、匠人故事。与此同时,社区还组建了普法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进老手艺店铺,开展普法宣讲,指导手艺人规范经营。通过宣传赋能与法治护航双管齐下,五桥老街不仅让老手艺“活起来”,更让营商环境“优起来”,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