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林木。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范声英 文/图
核心提示
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任有人担。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过程中,万州区率先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山林警长”协作机制,牵头签订首个川渝鄂林长制跨区域联防联控一体化合作协议。2024年实现森林火灾受害率“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全口径林业总产值达45亿元,“林长治山”从“一山之治”走向“生态之治”。
日前,国家林草局日前公布了激励表扬2024年度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显著的市县级单位名单,万州区成功入选。
四方联动
守好“青山绿树”
轻烟随风起,阡陌待翠滴。初夏的乌龙池森林公园,树木葱茏,山色如黛。站在山腰,眼前,山连着山,岭接着岭,满眼的绿醉了五月醉了季节。
“公园地处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353.4公顷,由于海拔、植被和地形的影响,公园范围的平均温度要比万州城区低2-4℃,全年大于等于35℃的天数比城区约少20天。”公园负责人周文生介绍,得益于“林长制”,乌龙池公园林有人造、树有人护,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1%,乔木以马尾松为主,占90%左右,其次是杉木,公园内常见的野生动物达22科30余种。
生态保护成效的持续显现,离不开制度保障的不断夯实。为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筑牢法治屏障。
2024年,为进一步深化完善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与公益诉讼检察、生态环境审判等衔接配合机制,万州在全市率先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山林警长”协作机制,并签订联动协同合作协议,联席共商、联动执法,将管理机构协同起来、管护力量集中起来、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对口联系、人员交流、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巡查、技术支持、公益诉讼、工作监督、环境损害修复等方面持续联动协同,开展联合巡查督办3次,办理行刑衔接案件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起,形成四方共同推进山林资源保护的强大合力,有力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及时防范化解涉林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实现森林资源共建、共保、共护,推动万州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制度创新引领责任细化。与此同时,万州将全区263万亩林地、261.45万亩森林划为55个责任区,构建“组织在区、责任在乡、管护在村”的三级责任体系,共落实三级林长1127名,设立三级警长257名,组建1020名护林员组成的网格护林队伍,责任落到人头山头,守护绿水青山。各级林长累计完成巡林3.9万人次,其中区县级林长巡林79人次、乡镇街道级林长巡林7582人次、村社区级林长巡林31544人次。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长江万州段两岸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林长管护的“青山绿树”真正有了生命力。
跨区域联防联控
共护“生态屏障”
五月煦风,从三峡库区吹向秦巴山区,带来新绿,吹开嫣红。站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观景亭远眺,满目葱茏,绿浪翻涌。曾被称为森林“疤痕”的违建房、矿山不见了踪影,“伤”愈复绿。
截至目前,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实施基础复绿约62.38万平方米,青山新绿尽显动人风姿。这片三峡库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万州、开州“一山同策”,全力开展生态修复综合提升后,展现着共建共治“生态圈”的最美底色。
为有效推动森林资源共建、共护、共享。2024年,万州区不仅成功举办川渝七县区第59届联防护林经济协作会议、渝东北片区总林长会议。同时,牵头签订首个川渝鄂林长制跨区域联防联控一体化合作协议,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忠县、云阳县、石柱县,湖北省利川市七地围绕建立林长制跨区域联防联控,在林业行政执法、森林火灾预防扑救、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林业科技创新、林业产业发展5个领域的联席会商、信息共享、巡山护林、执法检查、隐患排查、灾情监测、灾情互通、灾害救援、科技攻关、科技推广、宣传教育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
“利川市毗邻万州区,与川渝地区共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区林长办负责人熊坤林告诉记者,七地通过建立森林资源联防联控机制、森林火灾支援机制、林业有害生物联合处置机制、林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作机制等方式,有效推动森林资源共建、共护、共享,助力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系列措施,掷地有声,美丽万州的山河画卷“只此青绿”。2024年,万州区全年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10.69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全口径林业总产值达45亿元,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林长治山”正从“一山之治”走向“生态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