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年轻干部需补好人性认知这一课

发布日期:2025-05-12 10:00

□ 尧华燕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3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数据显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占比达93.5%。

数据背后,折射出一个严峻现实:以年轻干部为主体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已成为违纪“重灾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指出:年轻干部普遍社会阅历较浅,个别年轻干部走上关键岗位后,因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抗诱惑能力和鉴别能力较弱,极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酿成“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步入歧途”的悲剧。

从典型案例看,年轻干部在权力场域正面临精心设计的“人性狙击战”。若仅停留于被动防御,极易陷入“防不胜防”的困局,亟须补足人性认知短板,实现从“被围猎者”到“破局者”的转型。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建立对人性的系统性认知框架。

首先,“围猎”的本质是“人性弱点爆破工程”,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违纪行为一般有“接触期—适应期—麻木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持续10次就能完成,因此年轻干部须直面三重人性弱点:

贪欲膨胀失控。权力与欲望的化学反应往往始于微末,从“慎初”到“失守”,往往只需三次心理突破,不少“被围猎者”都经历过从首次收受2000元购物卡时的忐忑到后期侵吞千万元的坦然的心理转变过程,印证了“贪欲如火,不遏则燎原”的道理。

虚荣豢养寄生。部分干部将权力异化为身份象征,沉迷于专车接送、私人宴请等“定制化”追捧,在投机分子的情感经营中逐渐迷失自己,沦为利益输送工具。

侥幸催生盲区。面对“数字货币”“虚拟交易”等新型围猎手段,个别干部倚仗专业背景滋生技术自负,陷入认知误区,误判监督存在滞后性,最终坠入违纪深渊。

其次,反围猎实为“人性优点加固工程”,年轻干部需筑牢三重修养根基:

常怀敬畏,重构“权力边界”。权力是“双刃剑”,用好可造福一方,滥用则祸及自身。年轻干部需通过“权力溯源”教育,理解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本质,建立“权力—责任—监督”三位一体的认知框架。

常思责任,校准“价值坐标”。破除“唯晋升论”的功利主义,扭转“唯上思维”,建立“责任—能力—群众满意度”三维评价体系,将制度创新、问题解决实效纳入考核维度。

常行感恩,修复“情感联结”。针对“情感空窗期”易被“围猎者”乘虚而入的特点,年轻干部要警惕“情感赤字”带来的防守漏洞,以感恩的心态积极主动构建亲情纽带,培育健康社交圈层,筑牢心理免疫屏障。

当年轻干部既深谙“人性之恶”的运行逻辑,又掌握“人性之光”的激活密码,方能从“被狙击者”蜕变为“破局者”。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既是认知护城河的筑基工程,更是新时代赋予年轻干部的使命考场——年轻干部要抓住契机补好人性认知这一课,以清醒头脑、坚定信仰、干净操守,交出廉洁从政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