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收集民意听取民声。
新修的停车场。
记者 陈星 文/图
近日一早,区人大代表许兴伟开启了一天的忙碌,今天,是他在恒合土家族乡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开展选民接访的日子。
“这段时间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要加大景区周边环境的清扫。”“四组的蓄水池有点漏水,要进行整修。”......在石坪村便民服务中心二楼的代表接待室,许兴伟刚坐下,前来反映情况的群众便陆续而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这样的热闹场景,是恒合土家族乡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创新代表履职机制带来的新变化。2024年,恒合土家族乡迭代升级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覆盖石坪村、八一村、鸿凤村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活动站通过发挥市、区、乡三级驻站代表作用,以聚焦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民意窗”“连心桥”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三级代表解题+三大产业发展+三大片区引领”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A
“三级代表解题”破堵点 架起民意“连心桥”
“你看,这些都是新修的停车位,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烂泥坝,没想到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看到修葺一新的停车场,石坪村村民张德兵感慨万千。
顺着张德兵手指的方向望出去,20多个崭新的停车位整齐排列,停车场两旁,绿树摇曳,距离停车场不远处,便是村里打造的荷花池景点,周边还布局有农家乐。
今年2月20日,乡人大代表、石坪村党支部书记扶江仕在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接待访民。张德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扶江仕反映了春节期间游客较多,村里停车场匮乏,希望将荷花池景区旁边的空地打造成停车场的建议。
扶江仕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接访结束后,扶江仕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给区人大代表、恒合土家族乡人大主席魏拥锋。
“了解到群众的意见后,我们组织了人大代表现场调研,并将群众的意见作为代表建议,反映到政府,很快便争取到了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专项资金。”魏拥锋告诉记者。
张德兵的诉求很快便有了回音,3月初,这个项目启动施工,原本的烂泥坝摇身变成了生态停车场。
村民诉求能够“一键直达”,得益于代表常态化进驻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推行。
作为民情通道,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在助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石坪代表活动站累计走访调研企业、群众186人次,累计提出意见建议90余条,解决问题12个,实现“代表网中走、履职格中办”。一个个关系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有效实施,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是恒合土家族乡全力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规范化建设的一部分,围绕“1+4+11”体系,恒合迭代升级“家站点”5个,以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站示范点创建为重点,积极打造具有“万州辨识度”恒合特色的人大代表“家站点”,通过建立代表轮流值班制度,与支部主题党日有机融合,将每月20日设为代表接待日。
“现在,代表们通过定期入驻‘家站点’,收集民意听取民声,大家在一场场面对面、心贴心的恳谈交流中,充分发挥议事代表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拓宽了代表的履职内容和形式。”魏拥锋说。
B
“三级产业联动”强根基 激活发展“新引擎”
眼下正是烤烟苗移栽的关键时期,在鸿凤村4组的田野上,随处可见一排排白色的地膜犹如银色丝带,在田间蜿蜒伸展,乡人大代表王明华正组织村民将一盘盘嫩绿的烟苗移栽入田,现场一派繁忙。
从开始种植烤烟到逐渐扩大种植规模,王明华发展烤烟产业已经五六年,现在,他已发展烟叶150亩,一年纯收益10多万。
“作为一名乡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我更要作好表率,当好带头人,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种植烤烟不仅让自己赚钱,还能带动附近村民到基地务工增收。”王明华说。
通过发展烤烟产业,王明华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更多村民加入烤烟产业,鸿凤村村民张鸿就是其中之一。
前两年,张鸿主动找到王明华请教经验,发展烟叶80亩。“有人在前面带头,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张鸿说。
现在,鸿凤村有王明华、张鸿一样的烟叶种植大户6名,共发展烟叶500余亩,村里的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近年来,恒合土家族乡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多方参与”工作机制,立足人大代表“家站点”,深入开展代表“进企业、进产业、进景区、进学校、进院落”五进活动,搭建民情民意沟通桥梁。围绕乡村振兴新要求,聚焦问题短板,破解发展难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凝聚三级代表力量,实施“三级代表+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代表+生态农业”,先后动员区人大代表成立山有合水稻种植农业合作社,鼓励10余名乡人大代表发展烟叶、中药材、特色小水果等6000亩。
坚持“代表+绿色工业”,建立三级代表联系包企制度助企纾困,构建以光伏风电、页岩气开发为主导,以粮油、腌腊制品、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为辅助的“2+3”现代化绿色工业体系。
坚持“代表+文旅产业”,聚焦土家文化资源保护,驻站代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先后打造了土家福、石桶寨等少数民族区级研学示范基地;成立恒合乡村旅游促进会,由区人大代表担任会长;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新建石桶寨观景平台、荷花廊道、庆丰台等乡村旅游景点,新发展乡村民宿6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C
“三大片区引领”树标杆 共绘善治“同心圆”
每到傍晚,八一村的居民“议事亭”内,总是谈声阵阵,村民们在这里休闲、拉家常,好不热闹。乡人大代表涂兴蓉是这里的常客。作为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难题,大家伙儿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前不久,因高标准农田改造,两村民因为土地边界问题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见此情况,涂兴蓉把当事人约到“议事亭”耐心调解,1小时后,两人握手言和。
在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八一村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从婆媳矛盾到土地流转争议,“议事亭”成为村民敞开心扉的“解忧站”,也见证着八一村“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实效。
在八一村的示范带动下,恒合土家族乡的人大代表们活跃在乡村治理各领域,有的化身调解矛盾的“和事佬“,有的变身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带动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这一变化,正是恒合土家族乡充分发挥石坪村、八一村、鸿凤村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作用取得的成效之一。
石坪人大代表片区活动进站共入驻代表19人,其中,市人大代表1人、区人大代表2人、乡人大代表18人,活动站充分发挥市、区、乡人大代表的作用,推行“代表联建+利益共享”机制,将人大工作嵌入产业升级、基层治理脉络,通过创新“351”代表履职新模式,以“三级代表+产业引领”为主线,立足三级代表联动,整合资源力量,开展共建活动,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逐步形成石坪村、八一村、鸿凤村三大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为打造“和美乡村”恒合样板贡献人大智慧与力量。
如今,在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引领下,恒合土家族乡各村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枫木村、恒心村、玉都村通过发展粮油、烟叶、中药材、特色小水果、高山大棚蔬菜等产业1000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25万元以上;五星村、箱子村通过积极探索“稻田+研学+艺术+民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避暑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七星村举办了首届丰收节,展现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和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这些小而美的乡村旅游景点、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旅游打卡。2024年至今,恒合土家族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
从民意收集到产业振兴,从基层治理到文旅升级,恒合土家族乡以人大代表“家站点”为支点,撬动“三级代表解题+三大产业发展+三大片区引领”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人大力量”,勾勒出了“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