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刘华林
近日,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联合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万州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35亿元GDP,同比增长6.0%,增速排全市第九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5.60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46亿元,增长6.0%。
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委工作要求,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聚焦产业能级全面跃升、对外开放提质增效、城乡融合共同繁荣,建强综合枢纽、深化重点改革,加快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总体来看,工业动能强劲,农业稳产保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消费活力释放,投资回升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区经济顺利实现“开门红”。
二〇二五年一季度万州区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基础稳固,主要产品稳产保供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3亿元,增长3.7%。蔬菜产量65.51万吨,增长2.2%;水果产量24.08万吨,增长2.6%;肉类总产量2.86万吨,增长2.7%。
二、工业蓄能积势,主导产业态势良好
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1.24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经开区完成产值167.16亿元,增长12.4%。从三大主导产业看,先进材料产值94.77亿元,增长22.8%;医药化工产值16.05亿元,增长3.7%;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值35.28亿元,下降2.6%。从两大特色产业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11.56亿元,增长13.5%;新型能源产值27.75亿元,增长4.2%。
三、服务业稳定开局,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一季度,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2.46亿元,占GDP比重为61.7%,增长6.0%,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8%,拉动全区GDP增长3.6个百分点。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稳定,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1-2月,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1.2%、20.1%、19.8%。
四、消费活力显现,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
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5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限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63亿元,增长13.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益充分释放,累计补贴7500余万元、拉动消费5.5亿元,限上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11.5%、16.8%、44.2%;吃穿类消费稳定增长,限上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5%、21.4%、38.6%。
五、投资持续放量,技改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0.2%。产业项目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倍,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6.7%,比去年同期提高25.7个百分点。氧化铝智能化升级、恩广高速万州至开江段、三峡国际健康城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7.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4.1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1倍。
六、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分类价格涨跌互现
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三涨一平四跌”,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3.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1%;交通通信类下降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7%。
七、居民收入城乡协调,增收基础稳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0元,增长4.1%。其中,城镇居民收入14851元,增长3.8%;农村居民收入7497元,增长5.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区经济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良好开局,展现了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力和韧性。但当前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需求仍显不足,全区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据了解,下阶段,我区将坚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推进系列存量和增量政策效益释放,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平稳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