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沃野田畴绘新景

发布日期:2025-04-24 09:45

▲甘宁镇如诗如画。 记者 冉孟军 摄

记者 夏荣伟

核心提示

春意正浓,万州广袤山村产业丰茂、村庄整洁、环境优美……处处奔涌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来,万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的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山就势迭代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进程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数说

2024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保持全市第2、增速全市第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全市第14,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全市第3。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12万亩,培育打造“三峡贡米”“三峡稻鱼米”品牌,累计取得国家级农业“金字招牌”15个,实现粮食产量50.3万吨,创近16年来新高。守牢耕地保护底线,全区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2.8万亩以上。

产业兴——农业延链增效取得新进展

在龙沙镇牧邦生态猪养殖场,通过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并深度发酵成有机肥,实现了养殖污染的“零排放”。这些有机肥运用到玫瑰香橙等柑橘产业发展中,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有效提升,果实大、着色好、果味浓,成为高品质绿色有机果品。

我区在全市率先构建“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柑橘种植”的种养循环大格局,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实现全覆盖,去年获批全市唯一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建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0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30万亩,成功创建全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万州农业绿色发展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培优特色产业,大力推广蔬菜集中育苗、发展设施蔬菜,全区蔬菜收获面积77.46万亩,年产量141.45万吨,居全市第3。大面积推广柑橘提质改良、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技术,全区水果投产面积54.46万亩,年产量69.09万吨,居全市第1。实施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建成生态养殖场68家,年出栏生猪达110.22万头,居全市第2。

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入驻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科研平台,大力开展绿色发展关键技术“揭榜攻关”,相关科研成果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建立万州农业“数智大脑”和数字柑橘万州分中心,形成生猪、柑橘产业“一张图”。

加强品牌营销,坚持打好“三峡牌”,创建区域公用品牌4个,连续7年举办三峡柑橘产销对接活动,带动周边10个区县柑橘销售。“万州柠檬”“万州玫瑰香橙”“万州红桔”“万州粉黛脆李”“万县胭脂鱼”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创建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39个,品牌个数稳居全市前列。

延伸产业链条,三峡漓源饲料、德康饲料等项目相继投产放量,构建完善集繁育、生产、饲料及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落地投产华橙兴柑橘加工项目。引导诗仙太白、伴神酿造等重点企业技改扩能。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6.23亿元,增长23.8%。

农民富——强村富民改革实现新突破

前不久,高梁镇桐槽村举办了一场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村民分红5万多元,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桐槽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盘活村里资源,发展多种产业,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我区坚持用好改革手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柠檬、玫瑰香橙等联村公司6家,惠及村集体50个、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

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登记抵押改革试点,完成农业生产设施使用权设备所有权登记颁证38宗。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办理流转交易鉴证40宗、惠及农户1058户。建立“担保公司+银行+政府+经营主体”联动体系,及时为454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

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4家、国家级示范社16家、市级以上示范社6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个,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区农广校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校,两所农民田间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县级优质校。万州“田间学校”迭代升级“田间学院”实践案例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

乡村美——和美乡村建设彰显新成效

武陵镇黄金村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乡村治理新模式,线上线下广泛收集村民意见,经反复修改出台新的村规民约,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支持土地流转、参与产业发展等可以获得积分,积分高的上“红榜”表彰,违反村规民约的则要扣分,上“黑榜”公示。

我区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百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强村”工程,建设巴渝和美乡村重点镇1个、重点村13个,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创建率达到35%。打造乡村旅游数字地图,推介市级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四季精品景点线路6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村庄长效保洁”暗访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04%,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庄91个、市级美丽庭院1865个、市级绿色示范村庄9个,总数居全市前列。

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完善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开展“院落主题日”活动,全区涉农村居“积分制”“清单制”实现全覆盖,建成“积分制”线上平台,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