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践行“两山”理念 荒山变成花果山

发布日期:2025-04-21 09:39

溪口乡玉竹村金秋砂糖橘产业园。

游客在玉竹村的民宿赏景。

村民在枇杷园中劳作。


记者 夏荣伟 文/图

核心提示

春风拂过山野,溪口乡玉竹村展现出一派明媚动人的景象,山清水秀、江清岸洁,产业丰茂、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生活幸福,回荡着蓬勃发展的强劲律动。

“这几座山以前都是荒山,山上满是茅草林,现在成了砂糖橘和脆红李产业园,看起来山清水秀,经济效益也很好,真正是荒山变成了‘金山’。”玉竹村党支部书记严忠文指着眼前的山坡满脸欣慰地介绍道。

溪口乡玉竹村是我区践行“两山”理念,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激活“金山银山”的一个生动缩影。

过去一年,万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入践行“两山论”,奋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取得新进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A

荒山披绿育“金果”

在溪口乡玉竹村4组的山林间,村民们正忙着整修堰渠,引水入村。“现在村里的产业发展得更好了,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我们把堰渠整修好,可以进一步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严忠文说。

在村里的枇杷园,枇杷林顺着山势生长,一眼望不到边,园区业主、兴桂源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吴锡芬正带着村民一起疏果。紧邻着枇杷园,还有李子园和梨子园,都在孕育果实,一颗颗绿如翡翠,惹人喜爱。

据吴锡芬介绍,公司发展了贵妃枇杷30多亩,李子120亩、梨子150亩,都已开始挂果,能带动更多的村民稳定增收。

脱贫户袁和英、陈国芬等都在果园务工,她们表示,子女都在外面务工,她们或年龄偏大、或要照顾家里不能出门,现在村里发展了产业,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

而在玉竹村金秋砂糖橘产业园,整齐的柑橘树一排排、一行行,整整齐齐、纵横有序,连片成林、一派翠绿,随着山势铺展在田野上,浩如烟海,蔚为壮观。

砂糖橘产业园已经完成修枝整形、防虫施肥等工作,正在休养生息。产业园建起了水肥一体化系统,能进行“精准滴灌”和“科学施肥”;建起了果园轨道,运输载重大、爬坡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村里还建起了农产品智能分选中心,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更多村民务工增收。

溪口乡在“强产业”理念指导下,按照“沿江、沿路、沿山”的思路发展农业产业,在海拔175米至1200米间培育了丰富多样的水果产业。中低山主要种植金秋砂糖橘、玫瑰香橙、沃柑、桂圆、贵妃枇杷等特色畅销水果;中高山主要种植粉黛脆李、晚霜脆李、杨梅等优质水果和中药材,着力打造“甜美溪口”、建设四季花果之乡,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山地有机高效农业产业的新路子,有力带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去年,我区获批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在全市率先构建“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柑橘种植”的种养循环大格局。大面积推广柑橘提质改良、水肥一体化等增产技术,全区水果投产面积54.46万亩,年产量69.09万吨、居全市第一。


B

山水如画客自来

随着产业蓬勃发展,村庄“颜值”大大提升。溪口乡大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打造一枚象棋、一条古道、一座古桥、一张剪纸、一位英雄“五个一”文化名片。在玉竹村建起江岸民宿,对长江溪口段沿江岸线进行生态修复,修建江滩广场,建起滨江步道,将产文旅有机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开辟发展新路。

玉竹村被誉为“美丽江村、甜蜜玉竹”,在兔儿梁院子,有一家紧邻长江,环境优美,充满文化气息的民宿,名叫“桔桂人家”。这家民宿的名字,就是根据村里的柑橘、桂圆等产业得来的。站在民宿前,可眺望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民宿墙上的装饰画,就是用的溪口乡挖掘的非遗文化剪纸,不仅有《百鱼图》《百骏图》等,还有溪口的古建筑等,使本土特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也是宣传溪口剪纸文化的一个窗口,风味独特,意蕴深远。玉竹村还建起三峡剪纸工坊,供客人观摩学习并参与体验,展现中华优秀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民宿周围的护栏,融入溪口象棋文化元素,也是别具一格。护栏为仿竹样式,就像由一根根翠竹编织而成。护栏上,分布着一颗颗象棋棋子,还有象棋文化介绍,如“帅”字,上面写着“红帅不离九宫内”,将象棋文化很好地融入到了乡村旅游。

目前,玉竹村已培育“桔桂人家”等民宿3家,连续2年成功在村举办大型文旅活动,成为游客采摘、乡村旅游打卡之地。

“我是专门和朋友一起从城区过来的,道路不错,还是很方便。这里确实有特别之处,江滩公园上可以搭帐篷,滨江步道上可以休闲散步,干净整洁的民宿可以吃饭住宿。”正在玉竹村游玩的市民周莉说:“这里的文化气息也让人印象深刻,感觉很有层次,我们还体验了剪纸,剪出了一个‘喜’字。”

“民宿平时生意也不错,要是遇上节假日,有时还供不应求。”民宿负责人郦小燕说,在溪口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民宿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象棋文化、剪纸文化、移民文化等都有体现,让“民宿”不再是简单的吃住,而是成为文化的载体。客人到这里来不仅可以下棋品茗,还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剪纸,增加新的体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玉竹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的严忠文说,玉竹村认真落实村级河长周巡河制,河道巡查工作常态化、全覆盖、无死角,全面清理整治江岸、河道及周边垃圾,保障河流干净整洁。

去年,我区大力打造乡村旅游数字地图,推介市级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四季精品景点线路6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次。


C

引雁归巢春满园

来到溪口乡玉竹村村委会,一块“溪口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标牌格外醒目。这个创业园面积有6000平方米,由重庆百果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是集农业项目研发、农产品初加工、技能培训、展示销售、电子商务、冷链贮存、物流配送、创业孵化为一体的万州区级、重庆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

陈芳华是较早到溪口创业的业主之一,他注册成立了恒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标准化精品果园,发展有金秋砂糖橘、粉黛脆李、无核沃柑等特色水果,并建立电商平台,不仅自己销售水果,还帮助其他业主及村民销售农特产品,成了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带头人。

在玉竹村4组的李子产业园,整齐排列的李子树绿叶如盖,一派葱茏,枝叶间藏着无数颗已经指头大小的果实,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是返乡创业人员陈善孟发展的产业,有300多亩。陈善孟刚到玉竹村发展产业时,乡里、村里的干部想尽一切办法给他支持。为流转土地,干部们先是开院坝会,随后一家一户上门协商。留在村里的村民的工作做通了,村里一班人又去万州城里开协商会,又一家一家走访没参会的村民,最终留住了创业者。

创业者何才宏在九树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建起了蜂糖李基地。乡里、村里对他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培训、设施建设等服务,帮助他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蜂糖李畅销上海、武汉、四川等地,他有信心发展得更好。

溪口乡积极主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园区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和谐”为导向,以“振兴乡村经济、共建蜜境溪口”为宗旨,围绕服务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积极打造以“互联网+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循环有机种养殖”等新型农业经营业态为主的创业园区。如今,村里已培育市场主体32家,按照“公司+农户”“农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柑橘、李子、枇杷等水果3100余亩,带动周边13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仅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人均增收就超过了1200元。

溪口乡对农业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给玉竹村的农业企业设计了“三集中、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集中办公、集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社会化劳务合作;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施肥打药、统一聘请专家顾问、统一产品营销、统一对外衔接。规范化运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就业创业。

去年,我区组建“联村公司”6家,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全覆盖、超100万元的村达30%。入选全国首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区县、全国“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创建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1个、先行村13个。


数 说

我区获批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大面积推广柑橘提质改良等增产技术,全区水果投产面积54.46万亩,年产量69.09万吨、居全市第一。

我区组建“联村公司”6家。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全覆盖、超100万元的村达30%。创建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1个、先行村13个。

溪口乡玉竹村已培育市场主体32家,发展柑橘、李子、枇杷等水果3100余亩,带动周边13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仅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人均增收就超过了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