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万州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

发布日期:2025-04-17 09:10

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万州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记者 汪佳 文/图

核心提示

走进万州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占据整面墙体的智慧大屏犹如一幅动态星图,密集的数据如神经元般明灭流转,勾勒出城市肌理实时呼吸的节律。

刚刚举行的2025重庆万州环湖马拉松赛事就是一次数字赋能的实战检验:通过使用数字重庆已形成的数据、组件、模型等能力,全量梳理人员踩踏、运动冲撞等28类风险,全量落图比赛区域重点设备、摄像头、无人机、风险点、医疗站等数据1000余项,整合运行情指行等市级应用9个,实现赛事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过去一年,万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数字重庆建设工作要求,紧扣“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深入实施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迭代提升行动,运用数字赋能推动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突发事件

跨部门协同 全链条闭环管理

“嘀!嘀!嘀!”日前,万州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驾驶舱风险一张图上弹出事件提醒:一乡镇某区域红外热感异常。在风险一张图上点击该事件,可详细查看事发点周边感知资源、受影响对象、现场保障力量等资源信息。

事件发生后,一方面数字工作台自动将该事件信息智能分拨到区消防救援局、区公安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气象局、属地镇街等形成火灾救援、通行保畅、伤员救治、气象预报等多跨协同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可在后方调度事发点周边摄像头、单兵设备等,实时掌握现场情况,随时调动增援力量。最终,该区域火灾在多部门协同配合下被迅速扑灭,未出现人员伤亡。

一年来,万州区围绕提升重大任务多跨协同落实、应急处突高效指挥、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解决服务等基本能力,持续健全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区、镇街治理中心实战能力,进一步夯实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基础。

家住百安坝街道天台社区的张焕英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竖起了大拇指。“早上看到小区堡坎垮了,在微信网格群里发了张照片,下午回来时,堡坎周边拉起了警戒线,几个工人就在维修了,感觉我们老百姓的诉求很受重视,觉得很幸福。”

她告诉记者,去年,在百安坝街道推进的线上线下“双网格”建设中,作为小区业主的她被拉进一个微信群。这个群,就是百安坝街道在116个线下网格基础上,推进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而搭建的微网格。

在这个微信群里,除了有居民业主,还有“五长三员”,负责信息收集、政策宣传、问题反馈。网格员看到张焕英发的照片后,迅速到现场核实,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手机端上传问题,随后问题的流转跟着“数据”走上了“快车道”。

市政抢险队接指令后快速进场施工。“从拍照上报到拉起警戒线,再到完成排险施工,全程很快。”张焕英指着修复一新的堡坎感叹。

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应急组、保障组、抢险组、救助组等专业队伍可实现一键调配。“挂图作战,责任和目标明晰,信息直达,省去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安排的时间,确保及时高效投入应急处置。”万州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邹毅表示,平台建成后,已处理33.9万件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各类突发事件。

森林防火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眼下万州已进入春季防火期。走进国有铁峰山林场,网格员莫莉正通过视频连线报告防火设备准备就绪等情况。另一端的智慧大屏上,正实时显示铁峰山林场画面。在日常生活中,若监控区域出现火点或冒烟点,将第一时间精准高效处置。

万州现有林地面积259万亩,森林面积227.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160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0.42%,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长期以来,森林草原防火主要靠人工巡护与守卡等方式开展,面对全区森林资源不断增加,且林区山高坡陡、城林交错、农林交织的特殊市情,火源管控难、火情发现难、早期处置难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年来,万州以林长制为抓手,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的源头治理体系。

结合森林资源分布实际,在重点林区建设118个智能监控、26个森林防火智能卡口、15个林下地表火探测器对全区95%以上重点林区进行24小时监控,实现森林火情“早发现、早处理”,搭配无人机巡护、塔瞭望和护林员地面巡查巡护,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森林防火立体监测体系,让森林防火工作变得越来越“智慧”。

当前全区共处理28万余条报警信息,及时处置并发现火情信息10.7万条。在森林火险高风险期,有效制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同样,汛期临近,山洪灾害防御也是各级政府和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头等大事。万州境内存在小流域154个,次级河流分布点多面广,为有效应对暴雨洪灾,全区建成山洪水文智能测报及视频监控点116处,迭代升级次级河流山洪灾害防御存量应用,构建形成数字孪生“防洪四预”体系,提升山洪灾害防御高效决策指挥能力。

该应用依托气象卫星、216个雨量站和135个AI智能水尺,建立“空中雨预报-落地雨监测-河道水响应”三级预警防线,以1平方公里网格滚动预测72小时雨情。

创新分级响应机制,水位达提醒线时自动触发部门联动;接近转移线时通过应急广播+短信精准推送淹没区预警;超警戒线后启动“网格员+N”上门转移。

首创提醒关注水位线,为极端险情争取30-60分钟避险窗口。系统上线后成功应对15轮强降雨,发布预警93条,调度水库21座次,转移群众1.3万人次,连续两年实现洪灾零伤亡。相关成果获水利部肯定。

民生难点

智能感知解民忧

跳坝坝舞,是很多市民休闲健身的方式之一,可随之而来的噪声扰民问题,一直是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在科技赋能下,这个难题有了新“解法”。

“各位叔叔嬢嬢,你们声音超标了,请注意控制。”在江南会展广场上的一根电杆上,安装着一个噪声监测系统。如果音量超标,就会立即报警。

为做好坝坝舞噪音监管,我们谋划上线了“坝坝舞监管一件事”,利用各广场安装的噪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噪音分贝,一旦达到阈值,将产生噪音分贝过高告警事件,相关部门、属地、社区、网格员赶赴现场处置,形成管控闭环。

坝坝舞爱好者杨女士说,现在大家跳舞都习惯把音量调小,“既不影响大家生活,也不影响我们跳舞,都挺好的。”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用“数字速度”提升“民生温度”,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前不久,在奉节上班的万州分水镇居民黎某,因突发疾病后,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停止社保缴费。造成黎某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双方就经济赔偿和医疗费用报销未能达成协议。

得益于“民呼我为”平台对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最终黎某跨区域的索赔诉求得到解决,为其追讨经济补偿金7278元。

“如果没有数据去‘跑腿’,那就要我们打报告跑腿了,事情处理下来可就没现在这么方便高效啰。”“前几天外墙瓷砖还在掉落,过路都绕着走,没想到这么快就整治好了,我们老百姓的诉求有渠道,处理有速度,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这些都是万州强化数字赋能,为全市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作出的万州实践。

一年来,万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纵深推进数字重庆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城市治理、基层治理赋能,在全市率先整合区委区政府值班室、数字城管中心、“民呼我为”分拨办理等职能职责,形成一体化“实战枢纽”,初步实现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推动高效能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万州坚持应贯尽贯市级应用178个,“民呼我为”等应用使用成效较好,办结时间缩短至2.8天,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9%。

数 说

●承接市级跑道70条,设置特色子跑道12条,设置KPI1090个、带评价维度的占比73%,居渝东北第一;设置体征指标4880个、带阈值的占比81%,居全市前列,智能预案或应用实现子跑道全覆盖

●归集数据近4000类4.5亿条,数据共享满足率达95%

●累计接入感知设备54.83万个,落图重要风险点2.78万个

●“民呼我为”等应用使用成效较好,事件办结时间缩短至2.8天,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9%

●基层智治平台承接贯通应用37个,“一老一小”等重点人员关注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