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扶登船老人。
开展“长江船员流动课堂”。
记者 钟伟 何科 文/图
“当前昼夜温差大,加上库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容易形成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一定要严格遵守《长江干线恶劣气况等条件下船舶禁限航管理规定》,风力达到5级或对岸岸线看不清时禁止开航……”4月8日,万州新田海事执法人员正在渡船“龙渡89”轮举办“长江船员流动课堂”活动,向船员和乘客们普及渡运安全知识。
30年渡船上的生活印记
“龙渡89”是连接万州区高峰街道、龙都街道与新田镇的唯一渡船。两个街道比邻而立,与新田镇相对坐落于长江两岸。这里没有跨江大桥,两岸居民乘车往来需绕行2小时之久,而“龙渡89”只需10分钟便能划开碧波,实现“天堑变通途”。虽说现代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一代纷纷在城里安家,但安土重迁是老一辈的执念,留守的他们依旧守着江岸的晨昏。30年的渡船生涯,让他们习惯了晃晃悠悠的节奏:赶早市时箩筐里的露水,逢集日扁担上的时令农货,中秋佳节团圆的糕饼……甲板上的每道划痕,都镌刻着生活的印记,承载着两岸百姓的民生期盼。
“龙渡89”的船主兼驾驶员潘福树是位壮实黝黑的汉子,龙都街道九龙村人,54岁的他有着30多年的渡船驾龄。祖上到他这儿已是连续四代跑船谋生,用他的话说就是“啥也不会干,就只会跑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渡运安全这根弦,在他心里从来都绷得紧紧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行500米、下行1000米、横江看不到对岸”“主动联系、主动避让”……每当海事巡逻艇还未靠好,他的安全口诀就已传了过来。
每天清晨出航前,潘福树都会按照新田海事执法大队的要求,对灭火器、救生衣等消防救生器材逐一清查,调试甚高频通信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检查发动机、发电机等航行设备,再认真填写新田海事执法大队拿来的新版《船舶开航前安全自查清单》。当一天的航程结束时,他总要再走一遍流程,做个大扫除,保持“老伙计”的整洁。
70多岁的高峰街道朝阳村居民张源全是“龙渡89”的常客,这些年几乎每个赶场日他都不会缺席。每当看见海事执法人员上船检查,老人都会拉着他们的手夸赞:“该给老潘发个奖,他开船比我走路还稳当!”
“侄儿”们的安全守护
每逢赶集日,码头上总能看到背着时鲜蔬菜的老人们。他们熟练地码好菜筐,顺手帮带孩子的母亲照看孩童。当江风卷起浪花,海事巡逻艇总会如约而至,通过扩音器提醒“注意横风”,为这艘渡船筑起安全屏障。
“老潘,新出的《涉客船舶船员行为规范(试行)》我给你划重点啦!”这天,新田海事执法人员何博举着标注详实的文件跨上跳板。“虽然你平时都做得挺好,但还是要好好学习对照自查一下。你看,《规范》分总则、一般要求、行为规范、行为管理……”他一边讲解,一边拉着潘福树学习起来。潘福树赶紧掏出眼镜戴上,认真学习的同时嘴里还念叨:“对,我就是这么干的!开船不沾酒,雾重不逞强,风大不开航。”
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在上演:海事执法人员带着最新法规登船指导,手把手演示设备操作,自费添置警示标识,半跪在舱盖上喷涂“危险密闭空间”字样……潘福树常说:“他们不像执法人员,倒像是自家侄儿。”
“呜——”随着开航的号声再次拉响,这条流淌着温情的民生航线上,“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正化作每一次细致入微的安全检查,每一场心贴心的法规讲解,以及日复一日的平安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