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穿城过。
记者 汪佳/文 付作侨/图
奔涌长江畔,千帆竞发时!
翻开地图,壮阔的三峡库区腹心跳动着“万州”坐标,这里是川渝地区“东向开放门户”;这里是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西扼巴蜀要道、东引荆楚通途;这里是城区人口突破100万、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外唯一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大区。
站在新起点,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委赋予万州的“三个定位”新使命和争做“七个排头兵”新要求,谋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攻坚突破“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
力争五年再造一个万州工业
在万州经开区九龙园的晨曦中,走进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这家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氧化铝企业生产火热。“我们正朝着产值200亿元目标前进,今年努力实现180亿元。”公司总经理陈国友信心满满地说道。
不止九龙万博,与九龙万博相距11公里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3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正开足马力忙生产,预计今年在万产值突破180亿元。
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产业是根基。
对照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万州主攻500亿级先进材料支柱产业,集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一批200亿级特色产业,力争五年再造一个万州工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00亿元。
不光工业劲足势强、向新攀高,服务业、农业亦提速发展、活力焕发。
去年,万州水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双双居全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增速全市第4,批发、零售、餐饮均实现10%以上增长,粮食产量创16年新高,农业增加值保持全市第二,国家级农业“金字招牌”达到15个……
接下来,万州把牵引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一体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使命任务,发挥差异化优势、找准细分赛道,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做强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打造大三峡文旅升级版。
乘势而上。今年万州正锚定GDP增长7%左右的目标,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未来五年,万州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850亿元。
健全完善便捷集疏运体系
走进万州综合保税区,汽车出口公共基地停满等待出口的二手汽车;万州港汽笛长鸣,跨境物流车辆川流不息,展现出“买全球、卖全球”的繁忙图景。
2025年伊始,万州外贸“逆势飘红”。1-2月,实现进出口额19.4亿元,居全市第9、渝东北第1,同比增长77.1%,增速列全市外贸大区第一,预计一季度进出口额27亿元,同比增长97%,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万州是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交通主动脉交汇之地,是典型的“铁公水空”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物流一直以来都是万州最大的优势,也是万州开放发展的底气所在。
“万州有6个货运港码头,其中新田港是长江上游仅有的能常年通航、停泊万吨级船舶的深水良港,铁路直达港口前沿。”万州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在万州高效衔接,经万州运输货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如通过江海联运,非洲矿石直达万州,平均1吨的运费只需50元。
未来,万州将持续发挥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优势,健全完善集疏运体系,以万州为重要港口节点,做好与沿江地区的分工协作,发展壮大临港经济,更好在服务重庆、服务西部中贡献渝东北三峡库区力量。
到2027年,随着一批重点铁路建成通车,大通道也会更加畅通,可实现万达开地区半小时直达,1小时到宜昌,2小时到西安、武汉,3小时到郑州;到2030年,万州到北上广仅需5小时。
扩容提质激活“万”有引力磁场
孩子的出生、教育、就业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事。如今,万州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托育、教育、医疗、养老环环相扣,重要城市副中心的人口吸附能力磁场效应正加速释放。
上学不用愁——拥有15所大中专院校,以及245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在校师生34万余人。
创业有“靠山”——万州正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支持制造业人才引进若干措施,办好三峡人才节,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着力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重要人才荟萃地。如今,常年吸引30万区外人口在万州工作生活。
看病不出区——拥有服务三峡库区、辐射川渝东北的医疗资源。诺贝尔工作站落户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于全市率先启用、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晋升三甲妇幼保健院……区外来万就医人数占40%左右。
幸福不离家——到2025年,全面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构建完善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据悉,万州将持续提升城市核心承载能力,五年内常住人口达到165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7%,力争早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常住人口迈上200万、城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的核心目标,让万州成为繁荣之州、通达之州、宜居之州、向往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