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三峡库区腹心崛起开放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5-03-27 09:38

2024年5月9日,首艘万吨级海轮抵达万州新田港。

2024年1月4日,西部陆海新通道(老挝孟塞—重庆万州)保税进口粮食直达首发专列抵达万州新田港。

沪蓉高速助力铁公水联运。

郑渝高铁万州段,复兴号动车飞驰。

记者 尧华燕 陈星 杨琦钜/文 冉孟军/图

数 读

●2024年,万州区货运总量达到1.3亿吨,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29万吨,位居重庆市首位。万州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运量增长38.2%。

●2024年万州区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6.2亿元,同比增长18.1%。万州综合保税区自2022年5月封关运行以来,已累计入驻企业45家。2024年,万州综保区高效运营,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10.15亿元,在谈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13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额45.5亿元,占全区53.5%,较上年增长58.8%。

薄霭中的万州新田港,江风裹着料峭春寒掠过水面,撞碎在橙红色岸桥吊臂上,激起此起彼伏的汽笛声。

万吨货轮泊在江面,岸上的龙门吊在集装箱方阵间穿行,货物在一抓一放中,又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繁忙的背后,有着惊人的数据。

2024年,万州区货运总量达到1.3亿吨,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29万吨,位居重庆市首位。而另一方面,万州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运量增长38.2%。

货畅其流,是万州经济发展展现的澎湃动能,更是不靠海、不沿边的万州敢为人先的开放气魄与使命担当。

去年以来,万州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提质增效行动,在巴渝大地上书写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万州答卷”,在三峡库区腹心崛起开放新高地。

拓展大通道 铁公水空连四海

展开中国交通网络图,万州的区位优势堪称“天选”——向东可顺长江直抵太平洋,向西经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大陆,向南借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盟,向北通华北联动环渤海经济圈。

借势发力,万州加速编织“东西南北四向畅通、铁公水空四路协同”的对外通道网,让“走得了”变成“走得好”,“阡陌相交”变成“世界互通”。

眼下,作为万州大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万州北站正在加速推进扩建工程。现场,2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挖掘机、泥土车来回穿梭,数十辆大型设备不停运转,机器轰鸣起伏,7台15线的超大规模站场雏形已现。作为重庆市区县最大的高铁枢纽站,万州北站扩建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万州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地位。

离万州北站约30公里的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新增1477万吨吞吐能力即将投用,万吨级江海直达船队“无缝换乘”效率将大幅提升。

建设如火如荼,“铁公水空”大进大出交通通道网络正加速构建。

看,如今的万州,动车飞驰、高速如网、游轮踏浪、银翼掠空,通道通联四方,枢纽留住流量,“版图中心”正在变成“流量中心”。

向南,万州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创新开行全市首趟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专列、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万州—长寿)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专列、渝东北—珠三角三峡货运班车。

向东,充分发挥长江水道“黄金效益”,同宁波舟山港、南京龙潭港、山东济宁港发展江海直达、江河联运。与重庆涪陵、四川南充、广元等地发展“水水中转”“干支联运”,承担至长江沿线省市及出海的大宗物资运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常年稳定在15万标箱。

向西、向北,深度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衔接转换的“蓉万”“达万”“西万”等多式联运班列,新疆哈密—重庆万州共建国家物流枢纽铁路班列顺利首发,推动集装箱、粮食、煤炭、矿石等区域内货物运输,成功开辟中欧班列进口粮食(哈萨克斯坦—重庆—万州)铁水联运新通道。

建设大枢纽 货畅其流通八方

站在万州新田港观景平台远眺,江面上货轮穿梭,铁路线列车轰鸣,保税物流区内塔吊林立,一幅流动的开放画卷,令人振奋。

就在2024年底,由川渝六方合作共建,总投资17亿元的新田港二期工程主体全面完工,今年将投入使用。

作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而打造的铁路公路水路联运三大枢纽港之一,万州新田港分两期建设,一期5个泊位已开港运营,二期工程如今也进入尾声,1477万吨的吞吐力,将使万州成为长江中上游集疏运条件好、铁路公路水路联运方式完善、辐射范围广的大型化、现代化港口。

与此同时,万州历为渝东、川东、陕南、鄂西、黔北、湘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新田港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东向出海门户,进一步促进川渝地区互联互通,助力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新田港是‌万州建设“四个枢纽”、打造“两个口岸”、培育“一个中心”的一项重大工程项目之一,是先行先试“一城一港”,以大枢纽推动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开放经济大发展的具体行动。

再将镜头移至万州港红溪沟码头,码头内,船舶和车辆正在进行装卸作业,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矿石在此转运,铁水联运一片繁忙。

数据显示,今年1月,万州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2%,其中矿石、集装箱分别同比增长60.9%、80.1%,专用铁路货物到发量同比增长33.8%,枢纽中心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要素集聚中心。

“万州正从中转站转型为‘集散地’。”万州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老铁路粮食专列、渝东北—珠三角货运班车等定制化线路开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的铁矿、东南亚的好物来到万州,而三峡库区及周边的商品则从这里走向世界,其中包括精密铜管、硬盘、开关面板、汽车零部件、服装、鱼泉榨菜、玫瑰香橙等“万州造”产品。

搭建大平台 对外开放踏新程

走进万州综合保税区的跨境体验店,法国香水、日本美妆与澳洲保健品同柜陈列,消费者扫码下单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秒通关”系统即刻启动。

轻松购全球。这是万州综合保税区通过整合关务系统、仓储系统、销售系统,实现线上下单、跨境支付、店内清关,极大地缩短了消费者与海外商品之间的距离。

同时,作为万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万州综合保税区正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平台。

近日,一辆满载汽车线束的集装箱货车缓缓驶入万州综保区智能卡口通道,快捷完成了入区核注清单、报关单申报审核、出区核注清单、过卡、放行等通关作业流程,这批即将出口越南的“汽车神经”便开始了它们的跨境之旅。

“公司每周发往越南的货柜稳定在3-4个,每月出口额约2000万元。2024年出口金额达1.6亿元,今年预计突破2.5亿元。”乐仁汽车总经理谭晓龙告诉记者,“现在全程网办,通关效率越来越高,为企业节约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就在去年,万州引入5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报关退税、跨境物流、支付结算“一条龙”服务,帮助乐仁汽车等外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万州产品通过万州综保区的通道和平台,“出山”“出海”,走向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万州区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6.2亿元,同比增长18.1%。万州综合保税区自2022年5月封关运行以来,已累计入驻企业45家。2024年,万州综保区高效运营,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10.15亿元,在谈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13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额45.5亿元,占全区53.5%,较上年增长58.8%。

实际上,万州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不止于此。

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直达专列抵达万州新田港后,通过公路转运的方式,将1000吨玉米运往万州综合保税区,标志着万州综保区首批保税进口粮食顺利到万入区,这不仅打通了国际物流堵点,开辟了贸易新通道,也为万州综保区积极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产业链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机遇。

整合大优势 改革发展谱新篇

从通道到枢纽再到平台,交通物流成就了万州开放的优势,也成就了万州开放的底气。

新年开新局,拼好新经济。万州区商务委负责人表示,将锚定外贸进出口实现100亿元目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聚焦加快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深化落实“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持续搭建对外开放大平台,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用更高水平的开放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推动口岸物流提级,加快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开港运营新田港二期,开工渝东北综合邮件处理中心,加快编制新田港枢纽产业园规划,优化新田港“前港中仓后园”体系,提升万州港枢纽能级,打造千亿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做强多式联运特色通道。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巩固拓展“江海直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模式改革,联合打造万达开多式联运合作试验区;提速“双口岸”建设,积极推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胜势。

进一步推动开放能级提档,全力以赴稳外资外贸,着力扩大进口规模,巩固铜、铝、粮油3个进出口额超20亿级产业群,创建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和跨境电商示范区,打造亿级渝东北农特产品出海基地和二手车出口集散中心。要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提质建设自贸试验区万州经开区联动创新区,打造保税加工、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探索开展跨境电商新模式,构建跨境电商产业群,全力争取新能源摩托车出口加工、进口印尼燕窝加工及分拨、年产1.5万吨绿色包装材料、全球保税维修、年产5万吨铜杆加工及电解铜贸易等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