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微短剧不能一味求“爽”

发布日期:2025-03-24 10:16

□ 刘强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下发2025年第一个管理提示,强调微短剧创作要“爽”而有度。微短剧创作要“接地气”,不能悬浮,要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

微短剧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达到504亿元,成为推动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但微短剧良莠不齐的现象始终存在。在这场流量狂欢中,“爽剧”成为最吸金的创作密码。从赘婿逆袭到战神归来,从穿越重生到豪门恩怨,这些剧集以简单粗暴的剧情、夸张离奇的人设、不断反转的情节,精准击中观众的爽点。

目前,微短剧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创作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观众的心理需求拆解成一个个标准化的“爽点”。主角开局被欺压,中期获得超能力,后期强势反击,这种三段式结构成为标配。在某个短剧中,主角从外卖员摇身一变成为商业巨子,这种身份反差带来的快感让观众欲罢不能。某平台数据显示,头部爽剧的单集播放量可达数千万,付费转化率通常超过10%。

过度追求“爽感”导致微短剧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打开各大视频平台,满屏都是“重生”“赘婿”“豪门”的标签。这些剧集在人物设定、矛盾冲突、剧情走向上高度雷同,甚至连台词都如出一辙。这种创作惰性正在扼杀行业的创新活力。更严重的是,过度渲染“爽感”正在扭曲观众的价值观。一些剧集宣扬金钱至上、暴力解决一切的理念,将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对立。这种价值导向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尤为值得警惕。

此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的《管理提示(微短剧要“爽”而有度)》提出,“爽”不是微短剧的代名词,微短剧创作不能一味求爽;“穿越”“重生”不等同于艺术想象,微短剧创作不能百无禁忌;“狗血”“低俗”不应成为爱情的引线,微短剧创作不能脱离现实。所以说,微短剧需要回归内容本质,在保证娱乐性的同时提升艺术价值。创作者应该突破“爽感”的桎梏,在题材选择、叙事手法、价值表达上进行创新。可以借鉴传统影视剧的创作经验,在短剧的篇幅内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的题材领域,打破现有类型局限。

微短剧不应只是快餐式的娱乐消遣,而应该成为承载时代精神的文化载体。在这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平台的共同努力,让悬浮的剧情落地,将镜头转向身边普通人,捕捉生活中动人的微光,微短剧才能向着精品化不断蜕变,更好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