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江岸变成良田沃土。
▲ 东峡水库。
▲ 东风水库小流域美景。
▲ 五桥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实现分洪。
记者 尧华燕 文/图
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冰川保护”,我国确定2025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万州境内江河沟渠纵横交织,库塘水域星罗棋布,大小河流共有257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万州区全境,过境流程82.6千米,年平均过境流量4163亿立方米。
守护江河安澜,保障全区水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我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将守护江河安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以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为统领,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中交出了保障水安全的时代答卷。
A
向绿而行 修复山河肌理
青山如画,翠峰若屏。走进位于溪口乡的东风水库小流域,青山绵延,水流潺潺。沃野田畴之上,经果林满山遍野,青山绿水间,犹如一幅美丽的生态新画卷。
这里,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东风水库小流域涉及溪口、燕山2个乡的高山、九树、其林、玉竹、东峡村5个村和复兴社区开展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26平方公里的大地肌理得到修复,同时修建生产便道、蓄水池、引水管道、截排水沟等,安装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施,让贫瘠水土变成良田沃土,长出了成片成林的砂糖橘、贵妃枇杷、蜂糖李,为山川添了绿,也为百姓增了收,让群众吃上了水土保持的“生态饭”。
沿着318国道向西而行,在李河镇彭河村,一帘瀑布宛若蛟龙从天而降,直奔深不可测的潭中。潭周古色古香,通过植入文化、增添基层设施,成为黑龙滩景点,吸引无数游人打卡拍照。
清冽的潭水泛着波纹溢出,穿山绕村,溪水叮咚。起伏的大地,让苎溪河在这里形成了跌水,经过综合治理,形成了黑龙滩景观。
黑龙滩景观,是苎溪河生态修复呈现的亮点之一。今天的苎溪河,溪水淙淙,顺流而下,沿河两岸,绿荫葱茏,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幸福河流画卷正在流域铺展开来。
苎溪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铁峰山南麓,全长30.6公里,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在钟鼓楼街道棉花地汇入长江。作为一条横贯城区和多个乡镇的长江次级河,苎溪河流淌着一代代万州人生息繁衍的气息。苎溪河的生态回归,正得益于苎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河道清障、河道疏浚、护岸整治、水源涵养、景观节点打造等,苎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流经的乡村被打造成了“水美乡村”,亮出了生态之美。
秀水生态,则江河安澜。
在万州,通过加速推进苎溪河、瀼渡河、大周溪、汝溪河、恒泰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一条条河流变成了生态之河、幸福之河。同时通过深入落实河长制,整治河道“四乱”、消落区“八乱”,让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18条次级河流水质满足Ⅲ类水域功能要求,8个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为群众的幸福安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
以水为盾 筑牢防洪屏障
万州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沟壑纵横,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受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夏季多雨且降雨集中,不少河流都会发生洪涝灾害。与此同时,长江在万州过境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承接着上游川渝地区的洪水压力。
面对防洪度汛的重重压力,我区采取攻重点、补短板、强科技等措施,扎实推动重点流域防洪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建设,牢牢把握防洪主动权,构建起坚固的防汛安全防线。2024年,全区成功应对11次强降雨过程,实现了全年未溃一堤、未垮一坝、未伤亡一人的目标。
在五桥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分洪隧道的混凝土壁上,至今留着隧道施工时安全员写下的倒计时:“距贯通还剩27天”。2024年仲春,随着最后一爆的轰然巨响,五桥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分洪隧洞洞挖段胜利贯通,一条600多米长的“地下巨龙”,赶在汛期前完美落笔。
当分洪隧道提前贯通的消息传来,住在五桥河两岸的居民卸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进入7月主汛期,连续几场降雨后,居民更是惊讶地发现,曾经涨到屋里的洪水,再也没有涨起来了,五桥河流域终于安澜。
在磨刀溪流域虬溪河畔,72岁的村民陈国富发现,被2023年的那场洪水冲毁的河段,新筑的生态护岸上已长出茵茵绿草。近两年,针对洪水冲毁的水利设施和防汛设施,我区全面启动修复水毁堤防项目工程,投入1.3亿多元,在太安镇、白羊镇等36个镇乡街道的83处河段实施水毁堤防修复行动,采用透水混凝土、格宾石笼等生态材料,在35公里受损堤防上编织起“会呼吸的铠甲”。
“前端AI智能识别,终端系统对河流出现的险情自动预警、自动分析、自动推演,治水变得更智能,群众安全更有保障。”在区“智慧水利”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光点勾勒出万州境内主要流域的“数字孪生体”,指挥中心值班工作人员欧和顺点击鼠标,展示着系统记录:自2024年7月试运行以来,系统发布洪水预警93次,提醒89人避险转移,预报19处水源供水不足风险……
重点流域筑起安全堤坝,水毁流域全面修复,智慧赋能水域治理,一道坚实稳固的防洪屏障,铸就了万州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盾。
C
民生为本 水润万家幸福
“甜!比井水还甜哩!”“去年通水管,今年装净水,连城里闺女回来都说咱村水好喝!”
说起家里的自来水,龙沙镇黄金村村民陈文忠就忍不住高兴。
从以前挑水吃到拧开水龙头喝自来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有保障的饮用水,陈文忠直说甜到心坎里。
陈文忠感受的甜,是从黄金村高石梯水厂建成投用开始。随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高石梯水厂经历了取水水泵更新、输水水管更换,水质、水量都得到了保障。
对于长岭镇茶店村村民宋明高来说,从靠天喝水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放心水,幸福生活从此有了具象化。
改变,来自茶店村小地名笼子包山上新建的一处供水工程。这座规模每天180吨的供水工程建成投用,让宋明高和周边800多户2500多名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有保障的自来水。这处供水工程,除了修建一体化水厂、清水池、蓄水池外,还配套了8.2公里管道以及管理房、加药房、厂区围墙,让经过水厂处理的甘洌自来水,进入村民家中,提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沿着长江南岸美丽的岸线前行,蜿蜒的公路在一处橘林深处豁然开朗。依江而建的黄柏乡金山村以美丽的容颜映入眼帘。山林苍翠,斑斓美丽,与往日“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的印象截然不同。
昔日的滨江小渔村,如今已蝶变成美丽乡村。而背后,正是三峡后续工作水利项目倾斜支持的金山片区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起点位于金山村熊家沟沟口,终点为黄金桥,长约2.9公里,主要内容为河沟消落区生态恢复、河道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提升等,以此进一步修复和改善熊家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乡村交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达到促进金山村生态旅游业发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目的。
民生为本,水润民生。
2024年,区水利局持续加大水利民生建设力度,争取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资金1465万元、水利发展资金697万元,建成供水保障工程5处,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71处,补齐农村地区供水设施短板。落实运行管护经费900万元,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维护工作竞争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小农水建设管护,扎实开展全区病险山坪塘抽查排查,全年完成山坪塘整治44口。加强移民帮扶,推进实施移民后扶项目83个、“两个帮扶”项目13个,避险搬迁三峡库区175米蓄退水影响人口49人,序时兑付补助资金3380万元,保障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从巍巍铁峰山到浩荡长江水,从智慧防汛体系到水土共治实践,这片土地上跃动的不仅是碧波清流的生态脉搏,更是以水惠民、以水兴业的高质量发展强音。
河流奔涌不息,安澜使命在肩。站在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万州以水为笔,在长江经济带绿色版图上书写着新时代的治水答卷。面向未来,万州将始终牢记“守护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持续深化“四水同治”,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润泽民生的幸福河,每一朵浪花都激荡着绿色发展的时代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