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成敏
“多亏了司法所出面协调,一家人就我的养老和儿子的生活照料达成了一致意见,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日前,陈家坝司法所成功指导调解一起赡养、扶养纠纷,用耐心和智慧化解了家庭矛盾,当事人拉着调解员的手反复表达着感谢。
一声声感谢是万州区司法局依托“三所一办”联调机制,不断推进诉调、警调、访调、复调、检调、公调“六调对接”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最大程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纠纷“不出圈”
矛盾调处“就地化”
年近九旬的冉某某和王某某夫妇育有四女一子,其中儿子冉某胜因患精神二级残,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一直由冉某某夫妇照料。
如今,冉某某也卧病在床需要照护,两个老人和冉某胜由谁来照料?四个女儿因为父母的赡养和弟弟的扶养问题发生了纠纷,在社区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向陈家坝司法所申请指导。
收到指导申请后,陈家坝司法所所人员立即赶到社区指导调解工作开展。首先捋清法律关系,为后面的调解工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然后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找到问题根源;最后通过“背靠背”“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方式细数老人抚养孩子长大的艰辛,一同经历风风雨雨的手足情深。同时,调解员也积极为他们寻找最适合的照顾方式,确保他们的生活、医疗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一生父母恩,一世手足情,经过反复调解协商和沟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家人终于就赡养扶养责任分配、费用承担、重大疾病及医疗费用处理、特殊保障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至此,这起父母赡养、姐弟扶养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司法力量。
这样的案例,只是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一个片段。
连日来,长岭司法所成功调解了辖区一起劳务受伤引发的关于赔偿数额争议的纠纷,最终促成双方达成统一意见,由企业向受伤工人支付医疗、护理费用4380元,并且当场现金支付;小周司法所成功调处因修人行便道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由雇主赔偿受雇佣人员各项损失共计6.5万元;新田司法所历时10多个小时,成功调解一起工亡赔偿纠纷,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当场支付赔偿款……
尽最大可能在矛盾激化前就将它化解掉,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实现矛盾不上交,是区司法局深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推动全域矛盾纠纷调早化小的真实写照。
延伸“服务圈”
解决诉求“多元化”
去年来,区司法局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平安办的力量,依托“三所一办”联调机制,充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解决涉法事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15件。
持续以“六调对接”机制为抓手,坚持做好诉调、警调、访调、复调、检调、公调对接工作,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去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95件,有效化解了矛盾争议,实现定分止争。
针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重点领域,区司法局开展排查化解,及时摸清底数、掌握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去年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调解案件2.4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超99%。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深化“六调对接”“三所一办”工作机制,实现调解服务最小颗粒度、精细化、前沿化。加强调解治理过程监督、调解趋势动态分析、预警信息推送,实现调解工作综合分析评价。并通过充分发挥司法所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的作用,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效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万州贡献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