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传统文化富矿需要现代密钥

发布日期:2025-02-24 10:23

□ 李建明

《哪吒2》以破竹之势横扫全球票房、刷新多项影史纪录。有影院员工累到手发肿;湖北荆州的洪湖莲藕及其产品销量直接暴涨;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看《哪吒2》了吗?”……这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动画电影,已然超越单纯的商业成功,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鲜活注脚。据《哪吒》系列制片人刘文章透露,电影中结界兽的形象设计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无论从三星堆青铜纹样到《山海经》奇珍异兽,还是从“椒盐普通话”的民间幽默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代呐喊,这部现象级作品揭示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正需在创新表达的熔炉中淬炼出能够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解构与重构:让传统IP焕发时代新生

纵观哪吒形象的百年流变,从《封神演义》的忠孝困境到《哪吒闹海》的阶级反抗,再到当下电影中突破天命束缚的成长叙事,这个传统IP始终在与时代精神共振。《哪吒2》的突破在于:创作者既未将哪吒符号化地供奉于神坛,也未粗暴地将其降维为流行文化标签,而是以“逆天改命”的现代叙事重构其精神内核。当龙族的阶层困境映射当代青年的现实焦虑,当申公豹的困顿成为“小镇做题家”的镜像投射,传统文化IP真正完成了从历史文本到现实观照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对民族精神谱系的深度解码与重新编码。

破壁与融合:激活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影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运用,展现了“两创”原则(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太乙真人的方言幽默消解了神仙形象的距离感,将曲艺文化的市井智慧转化为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元素;妖兽造型的《山海经》基因与现代特效技术结合,让上古神话获得视觉奇观的当代载体。这种破壁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通过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表达,让沉睡的文化基因重新焕发新的传播活力。“哪吒同款”青铜纹样成为时尚设计新宠,印证了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转化形成的强大市场穿透力。

守正与创新:构建文化强国的产业支点

《哪吒2》的成功密码,在于把握住了文化自信与产业创新的辩证关系。制作团队以工匠精神雕琢的上万张分镜手稿、融合水墨技法与数字渲染的东方美学体系,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也是对电影工业标准的重塑。这种“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使作品既保有《哪吒闹海》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艺术追求,又建立起符合全球观影语境的现代叙事体系。当影片海外发行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展现的不仅是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更是中华文明叙事体系的国际传播突破。

《哪吒2》现象的本质,是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成功实践。它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的构建,既需深入挖掘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精神富矿,更要通过创造性转化使其与当代价值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