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州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又有大动作!近日,《万州区工业企业服务工作机制(试行)》印发实施,创新建立工业企业服务8项制度措施,致力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凝聚合力推动服务企业常态化、制度化。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万州区工业企业服务工作机制(试行)》出台施行,旨在贯彻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工业强区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服务保障效能,在全区营造关注工业、重视工业良好氛围,切实激发广大企业家、创业者、从业者的干事创业热情,加快推动产业能级全面跃升,助力打造区域最佳营商环境。
建立完善工业企业服务专员制度
A、优化规上工业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按照分级分类原则,“213”龙头企业、制造业白名单企业等重点工业企业,由区领导担任服务专员,区管领导为联络员;其余规上工业企业,原则上由相关部门、属地镇乡街道区管正职领导担任服务专员,配备税务专员。实施服务专员挂牌,明晰服务专员信息、投诉渠道等,服务专员负责走访企业、宣传政策、解决难题等,部门单位涉企事项统一通过服务专员联系。
B、建立规下工业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按照属地原则,规下工业企业服务专员由属地镇乡街道、万州经开区相关部门的班子成员、科室干部等担任,做到“一对一”全覆盖。其中,样本村由辖区镇乡街道主要领导联系服务,规下样本工业企业、拟升规工业企业由区管领导及优秀中层干部作为服务专员,区经济信息委分片做好服务指导,推动规下企业升规入统。
C、建立工业企业服务专员正负面清单。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服务专员围绕正面清单开展“六问”帮扶,每季度实地走访1次并录入“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对负面清单禁止事项,严格做到“十不准”,始终与企业保持亲清政商关系。
D、持续提升服务专员能力。综合运用“码上服务”等线上学习平台,定期组织科技、招商、人社等部门精干力量开展涉企政策、审批服务等业务培训,持续提升服务专员能力水平。建立工业企业服务最佳实践推广案例和典型问题复盘机制,定期评选最佳案例、通报典型问题,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建立工业企业 服务联席会议制度
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经济信息委主任为召集人,区发展改革委、万州经开区创新发展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要事项邀请相关区领导参加。联席会议无法协调解决的,按程序报区委、区政府研究解决。区工业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区服务联席办)设在区经济信息委,负责做好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和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督办落实。
建立工业企业 政企沟通制度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通过企业家恳谈会、产业链会议等形式,定期邀请部分工业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了解企业及行业发展态势,共同探讨谋划企业未来发展路径和措施,进一步增强政企交流互信。
建立规上工业企业联合执法制度
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区检察院、区经济信息委等单位,持续完善规上工业企业涉企执法制度。推行跨部门、清单式联合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列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非必要不现场执法。建立工业企业从轻、减轻和免予处罚等事项清单,实行“轻违不罚,首违慎罚”审慎包容监管。实行执法登记和亮证执法,执法部门到企业开展行政执法须先登记后实施。
建立工业企业司法服务保障制度
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工业企业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依法惩治侵犯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涉案财物追缴处置力度,最大限度追赃挽损。充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有效释放被查封财产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加快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将执行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建立律师调查被执行人财产制度,推进落实公证取证、悬赏举报制度,依法惩戒拒执违法行为。
建立工业企业困难问题闭环化解制度
依托上门走访、实地调研等方式,以及“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企业码上服务”等线上平台,畅通企业困难问题线上线下反映渠道。建立实施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受理登记、审核归档、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办理反馈闭环化解机制,由区服务联席办交办相关牵头责任单位,牵头责任单位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办理结果反馈企业;情况复杂无法按期办结的,牵头责任单位应在办理期限内向区服务联席办作出书面延期说明,审核同意后方可延期。
建立工业企业 评价区级部门(单位)服务工作制度
每年开展2次工业企业评价部门(单位)服务工作,固定选取区级重点工业企业、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业主,随机抽取其他企业,采取匿名评价的方式,对区级涉企部门、万州经开区内设机构等单位为企业服务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进行测评,评价结果将用于工作通报、部门实绩考核。
建立工业企业政策直达快享制度
全面推广“企业码上服务”助企服务平台,创新拓展“码上政策”“码上直聘”“码上融资”“码上科服”等应用场景,探索实施认定类奖补政策项目资金试点免申即享,实现政策文件一键直达、奖补政策一键计算、适配政策一键推送,有效解决企业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往返跑”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资金政策兑现效率,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